第13章 李斯变节(第3/5页)

一是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而废太子申生,想立与骊姬所生之子奚齐,结果太子申生被杀,晋国陷入五世内乱。

二是齐桓公兄弟两个争夺王位,导致互相杀戮。想当初齐襄公被他的堂弟公孙无知所杀,齐人又杀了公孙无知。齐襄公死后,他的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争夺王位。一位是公子纠,一位是公子小白。公子纠先派人截杀公子小白,没有成功。公子小白于是抢先回国即位,这就历史上的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之后,又派兵打败鲁国,杀了在鲁国的哥哥公子纠。

三是商纣王因听不进劝谏而杀比干、箕子。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因为劝谏商纣王,被商纣王挖心而死。箕子是商纣王的弟弟,也因为劝谏商纣王,结果被商纣王囚禁。

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最终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个人啊,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仍然坚持,不愿屈从。

第六个回合。

李斯不从,赵高不走。赵高与李斯又展开了第六个回合的生死大较量。

赵高第六个回合还是从“利”、“害”二字入手,他警告李斯,听我的话,可以让您长保封侯,永世相传;不听我的话,灾难不但会降临到您的头上,而且还会祸及您的子孙。聪明的人善于转祸为福,您打算怎么办呢(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在赵高坚持不懈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之下,李斯终于顶不住了。他仰天流泪,高声叹息说,遭逢乱世,我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又能怎么办呢?也只能明哲保身了!于是,李斯依从了赵高(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日:

“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

经过六个回合的较量,赵高终获成功,欣喜若狂,得胜而归。他立刻兴冲冲地向胡亥汇报说,我奉太子之命去通知丞相李斯,他怎么敢不服从呢?

李斯是秦始皇的老臣、重臣,是随从秦始皇出巡的丞相。李斯变节,意味着大秦帝国的沙丘政变尘埃落定。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内幕,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遗诏传位给扶苏;玉玺又在赵高手中。所以,秦始皇的遗诏可以轻易地被篡改,李斯可以老臣、重臣的政治身份证明秦始皇立胡亥为秦二世。他人即使怀疑也没有直接的证据。

所以,李斯变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问题!李斯变节直接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发展方向。

李斯为什么会变节呢?

有两种说法:

一说李斯与赵高是在演双簧(简称双簧说)。焚诗书、坑术士之时,李斯和扶苏已经是政见不同了,所以,李斯对在外执掌兵权的扶苏本来就不想支持,他和赵高的六次过招,不过是个幌子。其实,他和赵高二样,都想立胡亥而不想立扶苏。

一说是李斯因私利而屈从赵高(简称屈从说)。

先谈双簧说。

双簧说的主要论据是李斯与扶苏政见不合。焚书令是李斯的建议,扶苏对焚书令并未表示异议,因此。我们不知道扶苏对李斯建言的焚书令究竟是何看法。坑术士不是李斯的建议,但是李斯未表示反对。当时方士们背后诽谤秦始皇,触怒了龙颜。所以,秦始皇下令坑杀术士。扶苏极力进谏,他在这个问题上和其父秦始皇政见不合。在坑术士的问题上由于李斯没有建言,也没有反对,因此,很难判断扶苏与李斯的政见是否一致。再说:李斯和赵高演双簧又是演给谁看的呢?政变本来就是在非常机密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赵高和李斯在改遗诏、立胡亥的问题上演双簧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再谈屈从说。

赵高找李斯要求篡改遗诏、另立胡亥谈得并不顺利。经过六次过招,利诱、威逼、恫吓,软硬兼施,反复较量,反复权衡,李斯最终无奈之下才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如果我们细细地读一读《史记·李斯列传》就会明白,赵高六次过招,李斯六次接招,最终才被赵高制服。第一回合李斯告诉赵高,篡改遗诏、另立胡亥是“亡国之言”。第二回合,赵高摆出了李斯的“五不如”(五个不如蒙恬的方面),李斯的回答义正词严,我只知道遵守遗诏,不想个人安危。第三个回合,赵高强调扶苏称帝必重用蒙恬,这已经直接威胁到李斯的现实利益,李斯回答,我只知道“奉主之诏,听天之命”。第四个回合,赵高大谈“安”、“危”,斥责李斯不识时务;李斯大谈主恩,绝对不能负主之命。第五个回合,赵高使出杀手锏,以胡亥压李斯,李斯坚持易太子必致国乱。第六个回合,赵高大讲顺其意之“利”,逆其意之“危”。李斯此时再也坚持不住,这才表示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