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蚩尤旗现(第2/3页)

裴旻笑道:“傻小子,那就是流星!”

他说着又看了一眼天。

小八没有说错!

那确实是蚩尤旗。

《晋书·天文志》: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或曰,赤云独见。或曰,其色黄上白下。或曰,若植雚而长,名曰蚩尤之旗。或曰,如箕,可长二丈,末有星。主伐枉逆,主惑乱,所见之方下有兵,兵大起;不然,有丧。

古人重视天文星象之术,尤其是汉唐更是重视此道。

特别是汉朝,图谶预言之术更是大行其道,上至皇家下至百姓无不大力钻研此术。

唐朝相对好些,但是袁天罡、李淳风之流亦深得帝王器重,他们留下来的《推背图》是号称中国第一预言奇书。

这种东西,玄之又玄,裴旻不敢深信,却也不敢不信。

毕竟他灵魂穿越至此,已经违背了科学之道。

即便裴旻前世是无神论者,亦不敢完全无视。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裴旻不擅此道,但却博览群书,看过这方面的知识。

蚩尤旗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第一次就是《吕氏春秋》里的记载,然后秦王扫六合,定八方,完成了天下一统。

其后就是汉武帝时期,紧接着卫青、霍去病,兵加匈奴,大汉诛讨四夷,连数十年。

再次现世,是汉末!诸侯联军兵近京畿,董卓退守长安,火烧洛阳,此后群雄逐鹿,兵灾绵延数十年,死于兵灾、蝗灾、饥荒的百姓以千万计。

在之后蚩尤旗现世的时间是晋朝,五胡乱华,天下一片黑暗。

……

故而自古观星者,无不以蚩尤旗为大凶的兵家征兆,蚩尤旗现,乃是王者征伐四方,血光万里的乱象。

如今蚩尤旗再现,这是天象的意外,还是?

裴旻心底不知为何,莫名的沉重。

……

长安,兴庆宫。

李隆基让惊雷震醒,满头大汗,连内衣都湿透了,长长的喘着粗气。

“高将军……”

他惊魂未定的叫了一声。

高力士端着烛火来到了近处,弓着身子道:“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李隆基带着几分惧意的看了高力士一眼,说道:“朕梦见四郎了,他说他好寂寞,好孤独,要朕去陪他!”

高力士脸色微微一变。

李隆基口中的四郎,自然就是岐王李隆范。

这梦见李隆范本不奇怪,但这个时候梦见,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

就在三个月前,岐王李隆范去世了,更巧的半个月前,李隆范唯一的儿子,李瑾也暴卒。

李隆基他们兄弟情深,为此难过了好一阵子,朝事都有些顾不上。

高力士宽慰道:“定是岐王无后,无人守孝,才会如此。只要命一王子过继岐王麾下,岐王有后,得后人守孝,岐王便不会寂寞孤独了。”

李隆基一脸认同,说道:“言之有理,此事是朕疏忽了。明日,明日就让五郎过继一子给四郎,为四郎守孝。”

高力士从一旁取过面巾,为李隆基擦拭脸颊上的汗水。

李隆基问道:“高将军,你说这世上要是真有长生不老药该多好。”

高力士怔了怔,不知如何回答,想了想,问道:“不如老奴去找罗公远、金刚三藏问问。”

李隆基摇了摇头,叹道:“莫要敷衍朕,这世间就没有长生不老药,朕又岂会不知。要是真有,这个天下只会有一个皇帝,那就是秦始皇,轮不到我李家。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我朝太宗,哪一个不是宇内罕见的雄主,他们都求之不得。朕又岂能例外?只是一时感慨,有些体会到他们的想法,念头。”

他伸出自己的五指,翻了翻看了看,说道:“你想,伟大如他们,一样逃不过生老病死。这生命是何等的脆弱,不堪一击。”

高力士笑道:“陛下跟他们不一样,陛下是有福之人,受上天庇佑。”

李隆基笑道:“能够坐上这帝位,哪一个不是得上天庇佑,可又如何?天道无常,生命有限,说去就去。”

“陛下!”高力士直接跪伏在了地上道:“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岁,何必说这种不吉之言?”

“春秋鼎盛!”

李隆基念了一句,先将高力士扶起来,然后看着高高的苍穹吊顶,苦笑道:“其实朕原来也是这样想的,朕春秋鼎盛,正是当打之年。处理军政事务,即便是一天不合眼,一不觉得疲累。可自武婕妤去世,朕大病数月,昏昏沉沉间,才察觉朕这性命也如常人一样,不堪一击。而今四郎也去了,他又何尝不是春秋鼎盛?还有二哥,他去的最早,一样是春秋鼎盛。还有我那侄儿,他才十五岁,说去就去。”

“这春秋鼎盛不过是骗人的话……”李隆基有些长吁短叹,大感生命无常。

面对这生老病死,人是多么的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