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留一条路,繁杂内事(第3/3页)

裴旻一一了解。

河西的政务一切都井然有序的向前发展,向着好的方向进步。

裴旻褒奖了所有人,让他们退下,但将高适留了下来。

高适的任务有些特别,他不是负责河西的事情,而是负责西域与河西的往来。

未来的主战场必定是西域无疑,而高适身怀军事谋略,作为裴旻为数不多的军事幕僚,对于西域必需了解。

当然裴旻并没有越权,大胆的将手伸向西域,而是加深与西域的接触,促进河西与西域的政务联系,顺便了解一些西域的情况。

这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凉州能够成为大唐第三经济中心,靠的就是位于西域与长安、洛阳的中间,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地。

“现在西域的都护叫杜暹还兼任碛西节度使,此人历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开元四年,杜暹改任监察御史,并到碛西审核屯田事务。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镇守使刘遐庆等人不和,相互攻讦,陛下便命杜暹调查。杜暹秉公处理,深得民心。蕃人为感谢杜暹,赠以重金,杜暹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又担心辜负蕃人的情意,将黄金收下却埋在幕帐之下。离开蕃境后,传书告知蕃人,蕃人知道后追赶了千余里方才放弃。”

裴旻放心了,说道:“如此说来,杜暹是个人物,能够镇住西域?”

高适顿了顿道:“确实如此,杜都督清廉节俭秉公执法,又得西域蕃人支持,可保太平,只是书生气息过重了些。”

裴旻不以为然的道:“文人嘛,有点书生气息正常,你自己何尝没有?连我自己,有些事情也会生出一些书生意气。只要杜暹在西域稳个两三年,待凉州军成了气候。西域纵有动荡,又有何可惧?”

陇右兵,裴旻是一点也不担心,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强兵悍将,凉州兵改制不过一年。

就算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在怎么有本事,也需要时间,让他们训练培养。

一年时间训练的兵士,并非上不得战场,但真正的虎狼之师,没有两三年却打造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