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王治馨因贪赃枉法被枪决(第2/2页)

而导致王治馨被处死刑的直接原因,则是其在顺天府尹任内肆无忌惮的卖缺贪赃行为。该行为被发现,最初是因平政院在审理霸县知事刘鼎锡贪赃一案时,为刘所供出,随即王治馨遭到代理都肃政使夏寿康等人弹劾。[155]根据弹劾呈文,“王贪赃卖官之法,顺天二十四属遍二十二属,其余二属并非不卖,乃地僻缺苦,无人买耳。其卖官之价,分为三等,一等五千元,二等三千元,三等二千元,此外尚有保险费若干元,或保一年,或保半年,可谓无奇不有”。[156]呈文并指出,王所得银,“计其总数约在七万以上”,“有经手过付之人可查,有往来账簿可调,有藉藉众口可证”。[157]1914年6月26日,步军统领衙门派张乐斌等传提王治馨,隔天,袁世凯发布命令,将王革职,并要求平政院严行审理。令云:

据代理都肃政史夏寿康等纠弹前任顺天府府尹王治馨纳贿婪赃一案,官吏赃罪定例綦严,躬为地方大吏,辄敢鬻官纳贿,藉案婪赃,蠹国殃民,尤属法无可恕。兹据所呈,王治馨前在顺天府府尹任内,委署各县知事,几至无缺不卖,并有藉案干没婪索情事,赃款累累,竟至数万之多,实属骇人听闻,亟应从严究办。王治馨著先行解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本职,交步军统领看管,并由平政院按照所揭各款,酌传要证,严行审理,呈请核办,以儆官邪,毋稍瞻徇。此令。[158]

此命令“北京各报大多数以一律最大之字恭刊”,“表示其痛快人心之意,盖诚民国成立以来痛快人心之创举也”。[159]经平政院审决,王治馨“纳贿婪赃一案,众证确凿”,袁世凯随即下令将王治馨及行贿舞弊之岳魁、潘毓桂、王丙彝等一并交由司法部转饬该管检察厅,立即依法办理。[160]而后经司法部呈报大理院审理,于10月21日做出最终判决,由司法部呈报大总统。袁世凯当即发布命令:“兹据该部呈报,大理院审明,判决王治馨于委任岳魁署理昌平县知事,枉法得赃逾贯之所为,应照《官吏犯赃治罪法》第二条,处以死刑等语。王治馨著即依法立予枪毙,以昭炯戒。潘毓桂诈欺取财,应处徒刑十二年,褫夺公权全部终身;岳魁行求贿赂,应处徒刑五年零六个月,褫夺公权全部八年。均各如所拟执行。”[161]涉案的霸县知事刘鼎锡,先已被“审实罪状,按律枪毙”。[162]

在审理王治馨案过程中,有许多要人为王说情,均为袁所拒绝。判决死刑次日,步军统领衙门即派马步各队会同司法部派员及总检察厅长罗文干,将王治馨押赴德胜门外校场,验明正身,处以枪决之刑,[163]没有为那些仍然试图说服袁世凯特赦王治馨的人提供机会。据《申报》报道:

当判决后,各大员为王乞恩者无虑二十余人,总统概屏不见。嗣即在文书后面批“立予枪毙”四字,由步军统领及总检察长于昨日(即10月22日——引者)午前十时提出王治馨正身,押赴德胜门外枪毙。而昨晨京中大僚犹有探询王治馨能否仰邀特赦者。及闻死耗,无不相形失色。闻总统之意,以此为国家威信所关,前此办霸县刘知事即是严惩墨吏、澄清吏治之本旨,若同罪异罚,何以昭示天下,遂力排众议,促令依法执行。并闻总统于王毙后为之挥泪,且语其左右云“王某乃素为赵智庵赏识之人,且相知二十余年,不忍见其有此结局。惟案情重大,不得不以公义而灭私情”云云。又闻总统明令未发表之前,当有某君为之缓颊,其意略以王为小站练兵旧人,念其前劳,可否免其一死等语。总统因答以“法为国家而设,惟因其为小站练兵旧人,尤不得徇情宽贷,否则只要是从前旧交,皆可任所欲为,国家法典何以昭示万世?余宁于执法之外,格外恤其家属,以全昔年相从之谊”云云。[164]

王被执行死刑后,袁世凯还专门发令解释原因道:“王治馨前曾供差北洋多年,尚称得力。民国成立,历官内务次长、巡警总监,亦有微劳。不意在顺天府尹任内,改行易操,竟有鬻官纳贿情事。法者,天地大典,其罪既无可宥,未便因其前功足录,致使国家法律曲而不伸。而知人其难,言之实深浩叹。”[165]

王治馨案是在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设立平政院、任命肃政史、颁布《官吏犯赃治罪条例》,决心惩治贪墨的大背景下被揭发的。王治馨枉法贪赃所得,虽然经大理院审理之后,并没有如夏寿康等人在弹劾呈文中所说7万两之多,但经“王所承认者已有六千余两”,[166]即此数目,按《官吏犯赃治罪条例》,已足以判处其十余次死刑,因此,王被处死,并不冤枉。该案作为“平政院开幕后交办之第一案”,“中外注目,遐迩侧听”,其办理是否得法,“关系民国国家之名誉,关系民国大总统一世之名誉”。[167]袁世凯不顾左右多人乞求,将王迅速处死,显然是为了显示其惩治贪腐的决心,那种怀疑袁世凯因为王治馨泄露所谓杀宋机密而将其处死的说法并无根据,因为事实上,袁世凯并没有主使杀宋;退一步言,即便杀宋是袁主使,连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都不知情,王治馨作为赵的属下,更不可能掌握机密。如果非要说王治馨之死与宋案有关的话,最大的可能是,王治馨在宋教仁被刺、国民党人及部分舆论怀疑袁世凯为主谋的情况下,在国民党本部追悼宋教仁大会这样的场合,出言不谨,从而为国民党攻击袁世凯提供了靶子,使袁世凯有口难辩,陷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而这对正在一心谋求竞选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而言,是很不利的。同时,作为小站练兵时期的老人,王治馨将袁世凯撇在一边而单为赵秉钧辩护的做法,也很难为袁世凯所容忍,袁世凯心存怨恨,也就不难理解。袁世凯下令处死王治馨,不能排除其内心夹杂着上述情绪,但根本依据还是大理院的审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