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沪上突现“欢迎国会团”与袁之应对(第3/3页)

1月21日,国务院接到“大总统特交议定对付上海欢迎国会团之办法一件”,交各国务员讨论。内容略分四项:“(一)调查该团员之才具优长者,召其来京,或在各本省分别录用;(二)分饬江苏等省都督,设法劝令解散;(三)预先解释该团所倡政见与时事背谬并有关国本、妨碍边局之处,出示通告;(四)如上三项于实行后,或有违抗及其他之窒碍,即行捕获,治淆乱国本之罪,惟须电请中央等因。”[33]这四条基本上是1月20日袁世凯致程德全电内容的具体化。

1月22日,总统府接到程德全复电,报告劝导欢迎国会团解散失败,电云:

遵令去函,剀切劝导,并令即日解散。旋据该团呈称:查《临时约法》第四条,人民有集会结社之自由,是某等组织之团体,并无违犯《约法》,且宗旨纯为欢迎国会之召集,绝无反对大总统之行为。至迁都一节,关系全国,须经将来国会议决,尤非某等所敢干预。贵都督谕令解散之处未便遵行等因。相应据情电复,究应如何办理,仍乞示遵。[34]

同日,程德全又致电总统府,反对以强力解散国会团,指出:“上海发起之欢迎国会团,本少数人无意识之举动,凡持稳健者决不赞成,而直督冯华甫(即冯国璋——引者)日前曾因此事通电全国,虽系为维持大局起见,然详参其意旨,似将拟以强力解散。伏思此事既系少数人之私见,即无妨以和平解散,断无须施用强迫,致滋他故。请大总统、政府诸公务须审虑周详,决不可操切从事,反使此激烈派有所措词云。”[35]

袁世凯也意识到还是和平处理为好,一方面密电湖南、湖北、广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七省都督,“因南省发起欢迎国会团,主张正式政府成立南京之问题,责令迅速设法解散,以维大局”;另一方面听从孙毓筠的建议,电约黄兴“来京面商要政,并调和南北感情”。[36]黄兴复电声明:“克强此次辞铁路督办之职,实因旧病复作之故,并无他意,乃外间有传克强此次辞职来沪,与欢迎国会团有关系,乱言惑众,用意安在。”表示“一俟贱疾稍愈,即行北来”。[37]袁世凯又致电孙中山,请其在沪就近劝解,解散该团,以便国会能在北京顺利召开。孙中山于2月7日复电谓:“此间人士组织欢迎国会团,只为欢迎国会议员、激发人心起见,缘无别故,文更未加入其间,非所闻问。惟当兹国势危急、强邻进窥之际,既承嘱命,自当相机向与文相识者妥为开导,以副雅命。”[38]

沪上欢迎国会团突然出现,给袁世凯造成了不小的恐慌,但对洪述祖、应夔丞而言,却是难得的出头表现自己的机会。由此,宋案开始向着下一个环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