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永历入缅(一)

实际上,云南、贵州虽遭此重创,但南明军队数量仍颇然有很多。

据清经略洪承畴疏报:除了李定国、白文选、祁三升、沐天波、高文贵、靳统武、杨武、梁杰、吴子圣、吴三省、郭尚贤、王国勋等在云南迤西边境地区外,还有广国公贺九义带领伯、将军、总兵李承爵、雷朝圣、黄元才、王三才、张国用、赵得胜、杨成、彭应伯、何起龙、阎惟龙等部从临安府撤至当为元江府边界;另外有马宝、马惟兴、刘镇国、高启隆等领残兵奔逃于丽江边、都督邹自贵、马得鸣等领残兵奔逃于顺宁府边外、李如碧等领残兵奔逃于云龙州边外、廖鱼等领残兵奔逃于澜沧边外。

主要是清军来势太快,而南明的军队派系丛立,互不统属,缺乏过硬的指挥中心,所以,退兵时,大家一窝蜂散去,难以集中兵力对清军进行有效的反击。

一代战神李定国的悲剧就在于这。

且看,他在昆明练兵三万,初上战场,就所向无敌,下桂林、战衡阳,两厥名王,名噪天下。

可是,自广东失利后,所练精兵,损失殆尽。

虽然自入驰安龙后,陆续收集了一些兵众,但,这些兵众多来自孙可望的部队,也就是李定国口中所说的“秦兵”,显然,这些所谓“秦兵”的忠诚度和作战力都是打了折扣的。

所以,无论是守贵州还是撤云南,李定国指挥起这些军队来,总会有种心力不逮的感觉。

直至磨盘山一役,全部投入他入主昆明后一直带在身边的嫡系部队——也即是他口中的“晋兵”,这才狠狠地出了口恶气。

不过,这一战,“晋兵”伤亡大半,李定国的血本几乎拼光。

从磨盘山撤退下来,彻底与永历失联了。

当地有知情人说,永历帝已经西行,估计快到茶山与缅甸之间。

李定国考虑到后面追兵太急,即使自己追上了永历帝也难以对其展开有效的保护,不如先将敌人引开,以后再作打算。于是,对手下将士说道:“君臣皆死无益也。姑他往,以图再举。”当即改奔孟定(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之勐定街,很多书多讹作孟艮)而去。

李定国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一转念间,他和永历从此就天人两隔,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且说,那天晚上,即二十一日夜,永历听从了李定国的建议,与随从离腾越往南而行,经南甸,又行两日,行至布岭,对李定国方面的消息一无所知。二十四日晚上,总兵杨武突然赶到,向永历报告:磨盘山恶战之后,李定国已往孟定方向而去。

永历与随从一听,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方寸大乱,担心后面清兵追来,连晚饭也不敢吃了,赶紧起身,连夜赶路。

这一来,人心惶惶,惊恐不定。

各营兵士心生绝望,不少人在夜幕笼罩下偷偷做了逃兵。

永历君臣在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群臣妻子不相顾,乱兵乘机劫掠,火光烛天,惊扰奔窜,大家惊得团团转,转了一夜,到了天亮,才发现自己迷路了,又回到了头天造灶炊饭的地方。而永历的贵人、宫女已失过半。

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永历看将吏士兵走的走、逃的逃,悲苦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马吉翔提出,现在只能进入缅甸才能避过清军追杀之难。

永历也觉得实在是无路可走,于是同意投向缅甸,暂时安身。

二十八日,永历一行赶到中缅边境的铜铁关(指铜壁关和铁壁关),护从将领孙崇雅突然狂性大作,纵兵大肆掳掠,劫夺了不少随行物资,扬长而去。

而在将要出关时,护从大将平阳侯靳统武拒绝入缅,率其部属弃永历而去。

永历无可奈何,只好任其远去,自己继续率余众入缅。

二十六日正午抵达曩本河,距缅关十里,入了缅关,便是异国他乡了。

对永历一行的绝大多数人而言,缅甸绝对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大家莫可名状,都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

倒是黔国公沐氏一家世代镇守云南,云贵各土司,远至缅甸,无人不知,无人不敬。

基于这一点,沐天波自告奋勇,先行入关晓谕。

守关缅兵得知是沐天波来了,纷纷下马以礼相待。

缅方弄清楚了永历前来避难的来意,全都面露难色,最后,虽然同意入境,但提出了条件:“必尽释甲杖,始许入关。”

平心而论,缅甸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你一个天朝皇帝,突然带了这黑压压一大群提枪带刀的人入境,说是避难,谁知你暗地里安的是什么心。

永历犹豫了一下,只好同意,一时间,卫士、中官所解下的弓、刀、盔甲、器械山积关前。

二月二十九日,永历和他的随从人员到达蛮莫,当地缅甸土官思线前来迎接,双方互致友好,永历帝赐给了金牌、缎帛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