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云南陷落(第3/4页)

此刻的李定国已心乱如麻,惶惑无计,只好点点头,对沐天波说:“公其努力,愿无生后悔而终忆余言也。”

就这样,移跸地点临时改变了。

这一改,最大的恶果就是永历政府永远失去了冯双礼、陈建、王会、艾承业等人所率领的部队了——这些军队,已早于十二月十四日北入四川了。

另外,不少以复兴明室为己任的文官武将听说朝廷临时变更了方针,由入川改为西撤,大感前途渺茫,纷纷脱离朝廷,或隐或遁,自寻避难藏身之所去了。

其中,吏部尚书张佐宸与少詹事汪蛟逃入大理府山中;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户部侍郎万年策、大理寺少卿刘泌、左佥都御史钱邦芑等行至永平县时改名换号躲入山中。

另外,诚中之前的刘茞所说,永历朝廷如果辗转进入四川,则李定国所领云南、川西军队可与川东鄂西夔东十三家合兵一处,东面福建沿海又有郑成功、张煌言等部遥相呼应,尚有回旋的空间。而向西撤入人口稀少、生产不发达的滇西南,不但兵饷来源匮乏,而且与夔东、闽海抗清武装声息隔绝,只能是加快衰亡的脚步了。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初一,颠沛流离的永历帝一行堪堪到达云南的西部永平,在新年的钟声中,他们看不到未来的路,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异常沉重,默默地请求着上天的保佑。

正月初三日,清三路大军相继开进昆明城。

沿路未遇任何抵抗的清军入城后即大肆抄掠降众和明逃亡士兵,无所不至,滇民处于水深火热中。

明卫国公胡一青、提学道徐心箴、光禄寺卿黄复生、提督刘之扶、土司总兵龙世荣等一批将吏纷纷向清军投降。

清三路军统帅通过商议,决定帝不给永历以喘息之机,很快制订了下一步方案:由信郡王多尼驻守昆明,征南将军赵布泰领中路人马,继续追剿,吴三桂移师罗次县(昆明西北的金水河,今称绿汁江之东侧)实施包抄。

永历君臣不敢在永平过多停留,他们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上继续西逃,初四日,终于到达永昌(云南保山)。

按照原计划,朝廷暂时在这里安顿下来,白文选引军负责镇守大理北面的玉龙关。

惊魂甫定的永历君臣总结这段时间来施政措施的得失,翰林刘茞和吏科给事中胡显等奏道:“陛下之前在云南已经决定了入蜀,不幸中途改变了主意,西走永昌,已大失海内万民之望,如今已经到了边境,一旦离开永昌,便是蛮夷之地了。外面又哄传皇上准备遁入缅甸。缅甸为外国番境,时叛时服,顺逆无常,就算其忠顺我国,派使者前来迎驾,我君臣在这患难之时,狼狈入其境,也断不能召号中外。如若其要对我不利,举兵相向,彼时,皇上进退失据,一无所依。想想看,如今‘中兴’二字不过是臣子爱君之言,其实已绝无机会了。不如尝胆卧薪,闭关休养。外则派遣守将固守关隘,内则带领百姓大力发展农业,艰苦奋斗上一两年,静待形势转变。如果有幸能苟全存活,四方必定有勤王之师。若果敌兵继续进逼,仍应当取道走蜀,犹自可以保全。”

说着说着,刘茞放声大哭,左右侍臣也随之掉泪。

永历帝低头无语,随即命刘茞起草《罪己诏》,自责己之过失。

李定国也引咎自责,奏请奉还黄钺,削去官职,戴罪视事。

永历帝不同意,说:“是国之祸,王何罪焉!”只是给以降三级的名义处分,其他官员大抵降职署事。

二月初九日,清征南将军赵布泰和吴三桂会兵于镇南州(云南南华),十五日,进至玉龙关,一番激战过后,大败白文选,斩杀明兵四千余人,获象三只、马一百四十匹。

败退之中的白文选慌不择路,由河木和(澜沧江东岸,永平南),经右甸(昌宁),又退至镇康州(镇康北),进入缅甸境内的木邦。

李定国惊悉玉龙关失守,急派总兵靳统武率四千兵马保护永历迅速撤离永昌,自己率军断后。同时,又命人前往川东联络夔东十三家,要他们火速西上,进攻重庆,以牵制清军。

在一片混乱中,又有一批官员逃散,如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御史陈起相、吏部文选司主事姜之琏等。

工部尚书王应龙感觉自己年纪大了,逃不动了,对儿子说:“我本草莽微贱,蒙恩授职,官至司空。先不能匡扶社稷,今不能患难从君,尚可觍颜求活人世乎?”言毕,自缢殉国。

儿子看父亲这样,就哭着说:“父殉国难,子成父忠。”也跟着上吊自杀了。

二十八日,吴三桂、赵布泰等部进入永昌,而永历君臣已经逃至腾越(今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