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金陵失陷(第3/3页)

虽然绝大多数臣民迫于形势选择了降清,但仍然涌现出了一些舍生死取大义的英雄好汉。

这其中,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就以自己一介刑余之躯为“男子汉”三个字做出了诠释!

他得知清军入城,当即上吊自杀,以身殉国。

说起来,弘光朝对韩赞周是很不公的。

弘光登位,为了报答自己的恩人“胎里红”卢九德,就把韩赞周的地位夺下交给了卢九德。

而卢九德小人早已剃头投降了清朝。

在这次南都失陷中死节最早者当为钦天监挈壶官陈于阶,其看见国势已经堕地,早于五月十二日自缢。

刑部尚书高倬是六部中殉国的最高级官员,忠州人,服毒自杀。

户部郎中刘成治字广如,汉阳人,崇祯朝进士,他看见赵之龙入户部封库以迎降大清,愤怒至极,对赵之龙伺以老拳,但赵之龙挣脱,逃了。刘成治看着赵之龙远去的身影,索笔题壁:“钟山之气,赫赫洋洋;归于帝侧,保此冠裳。”从容自缢。

吴可箕,字豹生,南京人,国子监生,其眼望清军如流入城,自投鸡鸣山关帝庙缢死。

中书舍人陈爊及和他的举人儿子陈伯俞也自尽报国,数日后才被家人发现。

户部主事吴嘉胤起初曾到方孝孺祠投缳,为家人所阻,后冠带谒孝陵、登雨花台,自绝于宋杨忠襄墓松树下。留书上清豫王多铎:一请善待故君,一请禁伐孝陵木,一请封太祖后人。

王赞明,邳州人,国子生,亲自到相山挖掘自己的墓穴,与亲友作别,说:“此地当往来之冲,吾不死于家而死于此,使过而见者有动心焉!天下事未可知也!”

中书龚廷祥,南都陷,廷祥具衣冠,别文庙;登武定桥,睹秦淮河叹:“大丈夫当洁白光明,置身天壤;勿泛若水中凫,与波上下。”慷慨投水死。

秦淮河百川桥下行乞的一个不知名乞儿,也悲愤于国亡,在桥上题诗:“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也投淮河自杀。

相较赵之龙之类高官的贪生怕死,时人叹息道:“嗟夫!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时势使然,曷足怪哉!”

死难忠臣烈士中,最值后人敬仰的是建昌新城人黄端伯。

黄端伯,字元公,别号海岸,崇祯朝进士,初授宁波推官,后改任杭州,曾有一段弃官遁入庐山雪桥为僧的经历,因朝廷一再促请,才不得已束发复出。

弘光在南京登位,黄端伯授主事。清兵渡江之日,弘光出走、廷臣潜遁,黄端伯端坐府门,岿然不动。

赵之龙和朱国弼等人召集群僚开会讨论应对之计,人怀异心,日中不决。黄端伯抗声道:“今日之事,从驾为轻,保国为重,吾辈当图其重。”众皆默然。

次日,赵之龙等人率群臣大开洪武门伏谒迎多铎入宫。黄端伯大怒,提笔在自己家门书一行大字,云:“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

多铎大感惊奇,派人前来邀见,黄端伯坚卧不起,来人便来横的,将黄端伯捆送多铎。

见了多铎,黄端伯死活不跪,面南趺坐。

多铎责问道:“尔以弘光为何如主,而欲为之死?”

黄端伯头也不回,傲然答道:“天王明圣。”

多铎冷笑,又问:“马士英何如?”

黄端伯语气不变,答:“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大笑,说:“士英何得为忠臣?”

黄端伯大声答道:“不降而护太后入浙,何谓不忠?”一句话说完,扭头指着站在多铎身边的赵之龙等人说:“此则不忠之大者。”

多铎耸然动容,说:“素闻先生耿介、孤直,今欲相荐何如?”

黄端伯哼了一声,将头扭回不答。

多铎又说:“闻尔好佛,若以善知识礼相待何如?”

黄端伯闭上双眼,再不说话。

多铎赞道:“南来硬汉,仅见此人。”吩咐收入狱中。

黄端伯在狱中言笑如平常。

有门生入狱探望、劝降,黄端伯怒骂,掷之以砚。

在狱中禁闭一月,多铎派人问:“先生降与不降,决于今日。”

黄端伯笑道:“吾志遂矣!”

清兵押他出通济门,到了水草庵,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说:“愿毕命于此!”

从容就死的神态让行刑的刽子手心惊得手颤刀坠。

黄端伯哈哈大笑,教他说:“何不直刺吾心?!”

随而观者千百人,皆持香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