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李世民来访(第2/3页)

“您的想法是正确的,举国皆务实,兴务实之学,则国力强,民力强。举国皆务虚,兴务虚之学,则国力虚,民暗弱无能。

科学技术,就是一门求真务实的学问,它能使各行各业的生产力精进,只要生产力在不断精进,那么,咱们大唐的国力,就会越发精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像现在我大唐与西域诸国一样,出现在各方面碾压他们的局面,咱们这个国家,就基本算稳固了。

而如果有一天,有别的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超过我大唐,他们也会像我们现在碾压西域诸国一样,碾压我们。

所以,臣以为,未来,一个国家的强弱与否,很可能不在人口,地盘的多寡,而是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

当有人掌握了比火药更加强大的武器,比热气球,更加快速灵便的飞行器的时候,他们或许只需要很少量的人,就能轻易的打败我们。”

孙享福说的这些,对于早先就已经想通了这个方面的李世民来说,很好接受,索性现在是大唐的科学技术水平最高,所以,是大唐碾压别人,至于未来么,李世民肯定是不会允许别人超过大唐的。

“可是,此点,与统一战,有什么关系么?”李世民又回归正题道。

孙享福笑了笑答道,“您已经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就应该依赖科学技术,来实现未来对这个世界的统治,比如现在,咱们大唐,可以修建笔直,平整,可供快速通行的水泥路了,那么,咱们把它从关中,一路修到安西大都护府,碎叶城去,是不是会加强朝廷中枢,对于安西大都护府地区的控制?”

“修到碎叶城去?”

李世民愣了一下之后,却是觉得,非常有这个必要,就像原先从长安到定襄,差不多两千里路程,即便是骑马,也要走十天左右,因为道路不好走,多有泥泞山石,马跑经常不起来,也不敢跑快,怕摔跤。

可后来不同了,宽阔的水泥道路修建起来之后,骑马每天可以轻易的走四百里,正常骑行,只需要五天,便能抵达。

再之后,沿途的换马驿站,酒店,全部修建好了之后,信使和马车,可以十二个时辰保持最快的速度赶路,普通车马,不说达到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天跑六七百里,还是能够的,那么,最快三天左右,就能从长安到达定襄。

以长安到碎叶城八千里左右的距离来算,真要是修通了一条直通的水泥公路,以每天六百里的行程来计算的话,可能只需要十几天,就能跑一趟,而信使如果沿途都有换马,换人的驿站,基本能够实现日行千里,在十天以内,就可以完成通信,比早前几年关中的政令到达很多地方都还要快。

早前其实就有人在朝堂上提出过这个想法,只是,这个工程量比较大,需要的经费也多,被搁浅了,现在,朝廷却是不缺这点钱了。

见李世民思索了片刻才开口反问,孙享福便知道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又道,“便捷的道路,能使得朝廷中枢对于这些比较遥远的地区,有更强的掌控力,同理,发动统一之战的节奏,也需要跟着朝廷的掌控力能够到达的地方,而逐步推进。”

孙享福从这个层面来讲,李世民脑海中的战略意图,顿时就清晰了,他首先就锁定了中亚,和南亚两块区域,现在的中亚地区的诸多小国,受大食的冲击,有亡国的威胁,而他们的宗主国拜占庭帝国,则顾虑重重,不想与大食人全面开战,耗损国力,对他们,是不管不问,这就导致了这些王国已经开始心向大唐,毕竟,大唐的安西大都护府,可就在他们的旁边,这么近,这么粗的一条大腿,他们想无视也无视不了。

而西亚地区诸多沿海小国,在应对天竺的攻击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穷苦不堪了,百姓早就大举向耽摩道流入,其实,到了现在,大唐想要控制这两个地区,都不需要开战,只需要开放一定的政策就好。

比如,接受他们向大唐臣服,并且承诺一些臣服了之后的保障,而这一举动,一定会引起现有几大西方强国的不满,收纳弱小的,一拳锤死强大的,统一的目标基本就完成了。

“正明的思路果然清晰,不过朕知道,你肯定还有很多更具体的想法,因为,你刚才提到了依赖科学技术来实现未来对那些遥远疆域的统治,不妨一起说出来,朕好做到心中有数。”

李世民是个全局观念极强的人,既然孙享福刚才提到过这个问题,他就肯定不会忘记,一定会追问到底。

“陛下,您知道,臣为什么将一些剑麻和橡胶树液,送到长安,交给各个材料研究院进行研究吗?”孙享福一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笑了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