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慰问工人(第2/3页)

当李世民和所有大臣们看到那些在这个时期来说比较巨大的冶炼炉子,和听到马周报出来的这个数据的时候,都是惊叹的,一天产出十万斤钢铁料,这可是以往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你们已经开始试炼过了吗?产量可准确?”

“每个炉子架设好之后,由老冶炼工试炼了一炉,按照熔炼时间和成铁数量来算,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目前没有足够多的熟手冶炼工人能够同时将所有炉子操作起来,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让此前招募的学徒工实际操作,春节前,第一冶炼车间就应该能运作起来。”

现在已经十一月份了,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马周之所以把时间说的宽裕些,是因为与冶炼车间配套的锻造车间也有人手不足的问题,虽然冶炼作坊所采用的灌钢技术,是南北朝时期綦毋怀文发明的新式炼钢法,可以减少反复折叠锻打的次数,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但理论培训,始终是理论培训,此前完全没做过这行的工人们没有一两个月的实际操作,对于各道工序还不能很熟练的上手,容易产出不合格的东西,这就是制造业在初期,累积经验必须要经历的一些过程了。

“很好,若是所有的车间都能运转起来,我大唐士兵,将人马俱装铁甲,天下还有何人敢与之匹敌。”

李世民的梦想是好的,不过,作为比较务实的大臣,马周得让他保持清醒。

“陛下,冶炼厂是很难做到全部运转的,除非矿石开采的速度,提升十倍以上。”

闻言,李世民一愣道,“不是已经让你们拍卖矿场,让民间自行组织开采了么?”

据他之前收到的消息,矿场可是卖出去不少,为朝廷回笼了不少资金,两千多万贯的军购款,至少有四分之一,会从卖矿产的收入里面出。

“回禀陛下,矿场是卖出去了一些,可产量,一时半会还不能有效的放大,普通老百姓的采矿技术很有限,另外,冬季寒冷,运输方面,也不是很好解决。”

说到采矿技术,李世民又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在大唐高官中,也就他一个人是技术流的。

“呃,那个,陛下,臣也不是万能的,既然有技术难题,陛下就应该组织人手研究,攻克这些技术难题,今科科举取中那么多工科生,可不是让他们来工厂做工人的,除了管理工人之外,还要成立各种工业技术研究小组,研究解决渭南所有工业生产上面遇到的难题。”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转头向工部尚书阎立德道,“正明的话立德听到了吧!朕会让人给工部专门在渭南建设一个工业研究院,作为所有工业技术研究的场所,你让那些熟手工匠,以及今科的工科举子们成立多个研究组,专门收集,研究这些工业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谁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朝廷便会提拔,奖励他。”

“诺,臣下去之后,立即办理。”

阎立德领了李世民的新任务,孙享福却是又在一旁接话道,“陛下,朝廷其实只要提拔就可以了,奖励,则可以由这些工厂的东家自行出悬赏,如此一来,这些研究人员所需要的研究经费,朝廷就不用出了,研究成果多的话,说不定还能为朝廷带来很高的收益。”

后世的许多科研所,都是找商人赞助,然后与这些商人分享科研成果,虽然这个时期的工业技术研究还远远算不上科研,但性质是一样的,想要一件事情长久的做下去,那么,让其保持盈利,不成为朝廷的负担,很重要。

否则,一旦李世民的某个后世子孙缺钱花了,说不定就会砍掉像这种只会花朝廷钱的部门,到时候,技术研究发展的道路,可能会再度断绝。

当然,这次视察的主题,并不是查看渭南工业新城的建设进度,而是给所有参与渭南建设的工人加油打气,让他们克服困难,在朝廷与高句丽开启国战之前,完成相关产业的建设,为大军输出军械武器装备。

冶炼厂最后门的位置,就是矿石仓库,这里,有非常多的工人在忙碌,除了搬运矿石之外,他们还要尽可能的将较大的矿石敲碎,便于熔炼,李世民和一干大臣的到来,打断了正在热火朝天的劳作的工人们。

“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辛苦了,朕来专程来看你们了。”

只是一句话,所有刚才还在卖力劳作的百姓们,瞬间呆立当场,一副有些难以相信,又敬畏崇拜的眼神,朝李世民看过来。

“陛下,这个时候,您上去和他们握握手,拍拍他们身上的尘土,效果会更好。”

孙享福咬着牙齿,用极为细小的声音在李世民的耳旁道。

李世民恍若未觉,看都不看孙享福一眼,就往堆满矿石的仓库里走去,然之后,果然如孙享福说的一样,他拉住了第一个工人粗糙的手掌,看了看手背上冻裂的伤口,轻抚道,“辛苦了,你为大唐的繁荣强盛出血流汗,朕和国家,都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