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都督拜寿(第5/9页)

关羽的笑声更响了,凌空听去,似有一群群叫声低沉洪亮的巨鸟在翱翔。“请入城!”他一边大笑,一边向周瑜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手臂的伸向,直指城关的制高点。

周瑜也仰起头来,轻声微笑。

关羽言罢,笑呵呵地近前,挽住了周瑜的手臂。周瑜没有推辞。两人亲切地手挽手,沿着长长的城道向高高的城关走去。

一路上,两人谈笑晏晏,他们谈天气,谈水势,谈见闻,双方都将彼此敷衍得密不透风。

然而,即便是在话锋最密集之时,周瑜也不忘展目四望。在他精明锐利的目光中,他发现不但城道两旁战甲林立、军姿威武,就连远远近近的城楼哨卡、兵营仓库,也呈现出巍峨森然、井然有序之势。显然,和当年归东吴管辖时比较起来,这荆州城的气势不仅未见削弱,反而更加雄壮。可见关羽治军之严、束兵之紧。也就是说,他守城十多年,还未生出明显的懈怠之心。

“公瑾啊,万万没想到江东大都督会屈尊为使,亲自来给一个老朽拜寿!唉,当我在城上看见你那艘壮阔座驾时,吓一跳,以为曹军攻城来了。”关羽好似没看见周瑜左右闪动的目光,仍然边说边笑,语调、嗓音和刚刚寒暄时一样自然浑厚。

“在下怕云长多心,原本不该来荆州。但要不看你一眼,又不放心啊。”周瑜收回目光,继续点头微笑。

“有劳公瑾惦记。嗬嗬,如此惦记!”关羽仰起头,一阵哈哈长笑。

“曹操虽然赤壁大败了,但他一统天下的野心不灭。”周瑜却突然间面色一凛,正色道。

关羽也面色一凛,正色颔首道:“说的是!”

“此人既富雄才大略,更能知耻而后勇。现在他表面韬晦,暗中却在厉兵秣马,心中时刻不忘这座荆州城。”周瑜说着,脸上的神情如同越升越高的城关,渐趋严峻。

关羽沉吟不响。半日,方慢慢道:“嗯……他和公瑾你,倒是十分相像!”说完,又拈着下巴下的三寸长须,呵呵笑出了声。

周瑜也正想笑,再顺势说上一句:“和云长你也差不了不少……”突然听见足下城关传来一阵喧闹之声,好像瓮城附近的方向响起一阵刀剑之声,似乎是有什么人在那里争执不下,其中还夹杂着几声“退下!退下!”的喝令声。

周瑜和关羽同时皱起了眉头。

“怎么?”关羽问旁边一个年老的偏将。

话音未落,已有一位脸庞发青的年轻偏将飞奔而来,一边下马一边恭敬地禀道:“禀上将军。周大都督的护卫要进内城,去城隍庙拜香。他说荆州原本就是他老家,今天又是他老娘百年忌日。”言毕,立在马下偷眼瞧周瑜。周瑜脸上一片默然,看不出任何心绪。

“哦。荆州是他老家,我的寿辰又是他老娘忌日……”关羽捻须沉吟,也看了眼周瑜,露出很难办的样子。

“上将军啊,晚生的这些护卫犟得很。他们确有几位家在荆州。”周瑜大大方方地回视关羽,嘴角微微一笑,不觉中露出一缕嘲讽。

“大都督啊,老生的那些护卫也犟得很,而且最讨厌吴军入城探关。”关羽也牵动嘴角,微微一笑,那语调里没有嘲讽,倒有股淡淡的挑衅。

周瑜不出声,又抬起眼睛,游目城关,似乎对这雄壮威武的城关爱不够、看不够似的。

那偏将听了两人的对话之后,脸上闪过一丝困惑,他在自己的马下又站立了片刻,预计再也得不到任何正式的命令之后,便答应一声“是”,便上马掉头而去。

待那偏将背影驰远了,两人方转过头来,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城关的方向走。

“百里外的襄阳,曹仁拥兵三万。淮北汝南、张辽徐晃都在苦练精兵。一年之内,可得新军二十万,曹操早晚会兵临城下。云长如果守不往城池,请务必知会我一声。”周瑜且说且走,并不时转过身来,目视关羽,似乎在时刻等待他的意见。不管怎么说,在对待曹操这件事上,他们还是有话说的。

关羽不置可否,只淡淡微笑着,露出成竹在胸、志在必得的神情。

“云长对此无话可说?”周瑜抬了抬眉头,故意露出惊诧之色。

果然,关羽沉不住气了,一迭声唤关平。

“告诉大都督,曹军如来攻城,我军咋办?”他嘱咐关平,语气骄矜自得。

“第一策,半道相击。末将不等他入境,就率精兵从麦城出击,夜袭他辎重所在。”关平一个鞠躬之后,面朝周瑜,正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