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1章 陈平(第2/3页)

“陈平,这么多年了,难得见到你来拾柴,你伯嫂呢?”

“陈平,你家里明明那么穷,你伯兄干活时肚子都在叫,你每天吃了什么,竟长得这么魁梧?”

“你伯嫂说你吃的是糠核,是真是假?”

“陈平,我听说你伯兄将你伯嫂赶走了?这又是为何?莫不是因为……”

每一句话,都不怀好意,每一句话,都妄图伤害陈平。

在不少乡人眼里,陈平就是个吃白饭的闲人,白白长了一身好皮囊,十八岁了还一事无成,既不务农,也不经商,整日就捧着一卷烂竹简装模作样,真以为自己是个读书人?

可惜除此之外,陈平没有更多的坏处让他们来唾骂,现在倒好,此子做下了更大的丑事,那就是盗嫂!

所以众人都兴奋异常,他们一看见陈平就窃窃私语指指点点,故意用话来刺激他。

他们很想看到,全乡邑出了名的俊朗男子,露出他丑陋的真面目!

然后指着他,唾弃地说道:“看,他果然是个卑劣小人。”

陈平家贫,陈平有理想,陈平因兄长宠溺,不必像同龄人一样劳碌生产,而可以做些他们觉得松闲惬意的事,譬如读书,譬如游学,所以在乡人眼里,他就是错的。

而闲言碎语,便是这么来的,他家一丁点的变故,都会被放大,人们总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异己。

但陈平的处置方式和陈伯不同,他只是笑了笑,没有任何答复,这让讥讽他的人,感觉自己一拳打空了,颇有些没趣。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陈平很明白,每个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点,最喜欢听信小话。你和他们说真话吧,他们往往不相信,而愿意以流言蜚语来描述你,将你描绘成他们心中你该有的丑相。

所以啊,辟谣的成本,是传谣的十倍百倍,他可不会废那力气。

在一片嘘声下,陈平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他将背后的木柴往身上抬了抬,开始往回走,他已经拾够了三天的柴火。

过去他不事生产,很少做这活,显得有些生疏,背上的柴火虽然不多,却让陈平感觉很重,仿佛是那些谗言小话,加在一起,便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陈平虽然学黄老,但他知道自己成不了圣人,他也不是苦恼现在的处境,而是在苦恼未来。

世人,皆只重衣冠而不重人,大多数人,都是小事来评论、衡量一个人的高低、善恶、是非的。

陈平很担心,今日这“盗嫂”的诽谤,会跟随自己一辈子,成为自己身上一个抹不去的烙印,虽然自己根本没做过此事。

这将极大影响他在县中的风评,虽然如今魏国即将覆灭,可就算户牖乡归了秦国,一个人在乡党中的名声、风评,依然是决定他是否被征召为吏,做人上人的关键。

“若是被名声所累,被人认定我是个德行低劣,欺兄盗嫂的小人,那我在这户牖乡,在这阳武县,就很难有出头之日了。”

这才是陈平苦恼之处,但这种事情,作为被诽谤的人,他根本就不能辩解,否则越抹越黑。

说什么?说“我没睡嫂子?”那样的话,谣言恐怕会更加炽烈吧。

在路边休息时,陈平偏过头,看见自己麻布衣下的肩膀,已浸出了些红点,细细的麻绳勒在上面,很痛,他这没干活什么活的细嫩皮肉,已经磨出了血。

陈平却不忧,反喜。

磨出血不可怕,这能让陈平感到自己与旁人的不同。他可不愿意背一辈子的柴火,在肩膀上留下两道红印子硬茧子。

活在今天,却能看到死那天的生活,一成不变,这才是最可怕的。

“此事不可能靠别人来相救,我必须想办法,尽快摆脱困境。”

咬咬牙,陈平再度起身,重新迈入里门,先前在这里洗衣裳的那些女子已经不在了。等陈平快到家的时候,才发现她们都聚集在自家院外,这里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陈平回来了!”

有眼尖的人喊了一声,围在家门边的众邻居立刻回头,看着陈平,眼神里大多是幸灾乐祸,只有一两个人面露担忧。

陈平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莫非是兄长他……

他手里麻绳一松,背上的柴火立刻掉到了地上,发出噼啪声。

但等陈平挤开人群走到家门边,却没看到兄长,而是看到几个披甲带剑的秦卒,此刻正站在他家院子里!

其中那个戴着冠,明显是个官的黑面秦吏,更是背着手,晓有兴致地踱步,看看他家的菜圃,瞧瞧那破旧的茅草顶,甚至还想探头到屋内瞧瞧。

“秦人?”

陈平心里咯噔一下,但表面一点都没慌乱,他掀开了竹席做的帘子门,走进院内,朝那秦吏恭恭敬敬地作揖,仿佛他们是自己意料中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