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

宣和三年,岁末。

整个大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却丝毫没有改变汴梁此时的热闹,依旧是烟花漫天,花灯如昼。

今年的金池御宴,前来贺喜的番邦和以往大不一样,只剩下高丽依然和东瀛还有南洋几个小国。

大宋疆域扩大了几近三倍,自然而然少了许多的藩属,文武百官几乎都到了金池,除了杨霖。

他依旧是告病在家,可以避免和官家的接触,昭德坊内也是十分热闹。

大堂内摆开家宴,几十个小桌呈回子型排开,今年杨通干脆没回来,只是托人捎回一些海外特产,所以就由杨霖坐在上首。

杨霖也已经派人了解到,杨通所在的岛国,多半是琉球。

如今琉球岛上十分热闹,几个势力来回征伐,杨通和东瀛几个大的贵族关系匪浅,在其中搅风搅雨,十分快活。

杨霖一边有些思念,也有些庆幸,还有这些地方供他们兄弟闹腾。

这群人要是在大宋,就得乖乖当个富家翁,那可真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正想着呢,杨天仁带着几个小兄弟上来敬酒,除了杨天逸是被奶妈抱着的,其他几个都恭恭敬敬站在下面。

杨天仁代表他们,上前道:“儿子们祝父亲大人新年康健,鸿气东来。”

杨天乐和杨天宁关系最好,紧紧贴在他跟前,杨霖笑吟吟地接过酒杯,连喝了三口。

轮到杨天乐上前,他笑着道:“乐儿祝爹爹万事昌隆,吉庆有余。”

杨霖摸了摸他的脑袋,道:“乐儿这些年在外,成长了不少,这才像我们杨家的种。明年我把你送到你祖父身边,回来时就是个男子汉了。”

杨天乐点了点头,又回头看了一眼杨天宁,后者报以鼓励的眼光。

杨霖说完挥了挥手,在他身后的芸娘和锦儿,笑着将一个个福袋拿了上来。

杨霖一人一个,递到他们兄弟五个手里,然后拿了一个挂到杨天逸的襁褓上。

郑云瑶也笑着招了招手,她的四个通房丫鬟,带着几个福袋,分给了几个孩子。

杨天仁带着人拜了拜,齐声道:“谢母亲大人。”

眼看拜年的差不多了,便开始上菜,都是杨府常备的菜色,一家人其乐融融,内院的丫鬟婆子们也都在一旁的室内吃酒。

这一年奔波在外的时间,占了大半,反倒是在汴梁待了不到半年,杨霖也十分享受这种感觉。

酒宴正酣,几个侍妾轮流上前,给杨霖敬酒。

杨霖也是各有礼物,调笑几句,碰到苏妙怜这种不规矩胆子大的,也免不了瞪她一眼。

众人散去之后,杨霖在自己房间睡下,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

摸了摸床边,空荡荡的,昨夜喝多了,也不知道是谁睡在一旁,这新年的关口,肯定已经起床去打扮了。

芸娘带着几个小丫鬟,伺候他洗面漱口之后,轻声道:“大郎,那延庆观的九陵道长来了。”

“哦?师兄来了?”

杨霖赶紧穿好衣服,迈步来到昭德坊的家观内,洪九陵正在跟此地的梅道人聊天。

杨霖笑着过来,道:“师兄,一早来此,也不提前派人知会一声,我好迎接师兄。”

“师弟不必客气,这次来是要问一下,往年的祁天大典,都是师弟前去,今年是否依旧?”

杨霖在一个蒲团上坐下,笑道:“我这里俗务缠身,今年怕是抽不出身子,便由师兄派人前往便是。”

洪九陵微微一愣,随机摆了摆拂尘,道:“那就让志元去吧。”

这种朝堂的事,他不想涉入太深,如今的延庆观已经达到了顶峰。

再要过多插手政事,必是取祸之道,老道士活了这么久,看得十分通透。

在中原,从没有宗教涉政能有好下场的,这和西边的许多蛮族不同。

那些人讲究君权神授,但是在中原王朝,君就是神。

赤阳师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个地位的,老道士心知肚明,延庆观背后也出了不少的力。

从当年这个扬州解元进京,在长乐楼宴请自己三人开始,他的每一年都是平步青云,踏的每一步都是登天梯。

只要他得势,道教昌盛已经是必然的,延庆观的荣耀也不会熄灭。

杨霖点了点头,这种大典,自己不适合再去了。当初不过是争权夺势的一种手段,如今权势尽在手中,他懒得去出这个风头。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在家中陪一陪家人。

至于赵偲,则要忙碌许多,他得选几个武将,一起到南苑射猎,玩上一天,然后赐宴。

今年的春节又赶上立春了,还要有打春仪式。开封府就要赶一头牛进皇宫,这叫春牛。赵偲拿鞭子抽抽牛,叫做打春,那意思就是新年得好好干活才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