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 精彩(第2/3页)

于是这个名字就被定下来了。

“陛下,只是臣此次南归,一路见到北方的道路……臣不敢虚言,当真如烂泥一般。若是不修整,北方谈何发展?”

韩琦看来对此有了不少认识,所以很是难得的严肃。

“此事朕……韩卿如何看?”赵曙突然把锅扔给了韩绛。

修路历来都是耗费钱粮的大头,你得去募集民夫,得去弄工具,以及不断提供钱粮。

韩绛很头痛,“陛下,修路是该修,只是那些路一场大雨下来就变成了烂泥……

北方的道路多年被无视或是故意弄成那模样,如今要想修却难了,得从头开始,耗费的钱粮无数不说,就怕再来一场雨就泡坏了。”

赵曙点头,“沟渠太多了些,有的地方故意把道路弄在低洼处,一旦大雨,道路就成了水塘,人马难行。”

沈安不厚道了笑了起来。

道路成了水塘,可想而知北方的交通是如何的糟糕。

大宋的南方越发的富庶了,可北方呢?

北方怎么办?

“陛下,要不……还是缓缓而行吧。”曾公亮觉得一下怕是难以周全,干脆就来个拖延。

许多事就是这么拖一拖的给拖没了。

沈安出班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成为燕国公之后,沈安觉得有些新奇,这几日还在适应期,很少发言。

赵曙说道:“如何不妥,你可说来。”

“臣以为北方的道路要修,而且要大修特修!”

“拿什么修?”韩绛觉得沈安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三司的钱粮才将松缓了些,后续燕山路说不得还得花钱,大修特修,哪来的钱粮?”

但凡做了三司使的,大部分都会成为老抠。

目光短浅啊!

沈安叹息一声,“南方历来富庶,后来海贸大兴,更是锦上添花,韩相可知南方的商人已经敢用金箔来做花了吗?”

“奢靡!”

韩琦很是不满,但沈安看到了些羡慕。

“那些商人有钱,恨不能把金箔拿去擦屁股,可北方呢?”

沈安觉得他们没看到长远之处,“随着海贸的大发展,南方会持续快速发展,那么……赋税也会越来越多,诸位,当南方缴纳的赋税占据了七八成时,会是什么后果?”

“那是好事。”韩绛一想到这个就觉得欢喜,“若是如此,三司的日子就好过了。”

“可北方呢?”沈安继续说道:“南方会因为有钱而持续不断发展,可北方呢?北方因为没钱,道路会失修,学堂会减少,这些都不算什么,最怕的就是……南北隔阂!”

呯!

韩琦毫不犹豫的一巴掌拍向了身后的那条大腿。

啪!

曾公亮中招了。

他毫不犹豫的伸手捏住了前面的肥腰,用力一拧。

老东西,老夫憋了许久,今日就给你个痛快!

两个宰辅嘶嘶呼疼,韩琦回头看了曾公亮一眼。

呵呵!

老家伙竟然留指甲了。

他觉得后腰肯定出血了,回头再收拾曾公亮。

“陛下,沈安此言切中了弊端!”

韩琦顾不得收拾曾公亮,面色凝重的道:“臣等只想到了赋税,只想到了北方攻伐,却忘记了隔阂。

南方靠海,如今靠着海贸,南方的日子越发的好过了。可他们会不会觉着北方是累赘?”

赵曙在沉思,看向沈安的目光中多了欢喜,“朕此刻才觉着给了你燕国公的封赏还不够。”

呵呵!

沈安心中有些得意,赶紧谦逊了几句。

这个不是他的独创,而是来自于后来的大明。

大明从南北榜事件到后期南方对朝中的隔阂,无一不证明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弊端。

什么皇帝派人去南方收税,被当地的百姓自发暴打,还弄死了几个。

这等事儿不看表面,内里隐藏的全是隔阂。

而大宋此刻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海贸大兴,南方的赋税越来越多,商人们越来越有钱,在此带动之下,百姓也会越来越有钱,这是好事。”沈安在分析,拥有后世眼光的他很是从容不迫,“但北方却依旧原地踏步,十年后,二十年后,百年之后……南北的差距会更大,其中带来的风险想来陛下和诸位宰辅尽知……”

尽知个屁!

赵曙和宰辅们的老脸都有些挂不住了。

今日若非是沈安的提醒,他们还沉浸在北伐大胜的喜悦里,忽略了北方的发展问题。

“如此,北方必须要发展,这个应当再无疑虑。”

无人反对这个建议。

沈安说道:“可怎么才能发展?譬如说北方也靠海,可否出海贸易?譬如说北方有矿,可否大建作坊,生产些南方急需的东西,如此南北互补……这些都是术,那么道在何处?臣以为道就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