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初生牛犊,捅马蜂窝(第2/3页)

“见过韩相。”

“何事?”

小吏看着精神抖擞,拱手道:“下官三司户部衣料案程凌,下官近日编造俸禄时,发现政事堂有五人多发了俸禄,下官来此核查。”

韩琦随口道:“查吧。”

回到值房后,他想了想,“刚才那个程凌,看着模样不像是普通的,老夫怎么想到了学生呢?”

他笑了笑,“是了,那些小吏见到老夫无不胆战心惊,甚至还有瑟瑟发抖的,此人却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只有书院的那些学生才有这等从容。”

有人去问了,稍后回来说道:“韩相一语中的,那人正是邙山书院的学生,被三司招进去的一人。”

“他查什么?”

曾公亮只是随口一问,这等杂事哪里轮到他来管。

“说是咱们这边的俸禄发多了。”

“那是他们的错,和政事堂有何关系?”但凡做官的,罕有不护短的,曾公亮也是如此。

稍后有人来报,“诸位相公,外面吵起来了。”

韩琦皱眉道:“谁那么大胆?”

政事堂乃大宋中枢,要求安静,可现在外面却有三人在争吵。

两个政事堂的小吏在和先前韩琦遇到的程凌在争执。

“政事堂的人都是有数的,哪里可能多出来了。”

“这里是相公们处置政事的地方,出去!”

“我等专门计算此事,哪里会错?”

政事堂的人自然觉得高人一等,可那程凌左手拿着一本册子,右手一滑,袖口里竟然滑出了一个小算盘。

噼里啪啦一阵打,他一人喃喃自语。

“没错,一人每月多领了一贯三百一十文,两人每月多领了一贯钱,某刚来衣料案就查到了此事,前面的人不认账,某想着过来查查,果然没错。”

程凌啪的一声把算盘收了,然后说道:“此三人当是和三司衣料案的人有交情,做俸禄时多算了钱,一般无人去查,某却算了个近几年的进出帐,发现有出入。随后一查,发现此三人的官禄被人改了,本是七千的月俸,变成了八千三百一十文,另两个也是如此,手段相同,想来就是一人所为……”

那两个小吏喝道:“胡言乱语,相公们要出来了,还不赶紧出去!”

程凌回身,见韩琦等人站在值房外面,就拱手道:“见过诸位相公,下官查完了。”

这便是书院的作风,雷厉风行。

韩琦问道:“书院出来的?”

“是。”程凌微笑道:“下官就是书院出来的。”

竟然进了衣料案吗?

韩琦看向那两个小吏,“此事可属实?”

那两个小吏强笑了一下,韩琦喝道:“拿下!”

政事堂有听候指使的军士,当即扑上去拿下了那二人。

“问话!狡黠不肯说的,谎话连篇的,尽数赶到灵州去。”

灵州那边刚收回来,王韶在去赴任之前就上疏叫苦,要钱粮,要人手。

所以最近流放发配的方向都变了,全往西北去。

韩琦站在那里,面色平静。

首相监督之下,谁敢隐瞒?不过是片刻就得了准确的口供。

“韩相,双方各自勾结,修改文书,每月多领俸禄。还有……”来禀告的人看了韩琦一眼。

韩琦点头,然后转身。

“韩相,此事不容小觑!”

程凌却觉得这事儿不简单,“下官已经查到了十余处出错的地方,政事堂是第一处,还有地方上的俸禄发放,下官以为弊端也不少,若是仔细清查,当可震荡吏治。”

韩琦回身看着他,“你一个小吏,想的却多,不怕被收拾吗?”

官场有个潜规则,那就是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你看到了不同流合污也就罢了,别去哔哔,否则大家收拾你。

在众人的注视下,程凌从容的道:“山长当年曾经说过,他希望邙山书院的学生们能做事,多做事,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前,忘却那些蝇营狗苟,忘记那些利害关系,挺直腰杆,走下去!”

好一个挺直腰杆走下去!

韩琦看了他一眼,“如此也好,老夫便看着。”

他转身进去,稍后诸位宰辅进来。

曾公亮问道:“此事就这么不管?”

“是个马蜂窝!”韩琦苦笑道:“你我都知道,地方官吏少,越往下的越辛苦,许多时候……咱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至于汴梁发生此等事……希仁说说。”

包拯淡淡的道:“老夫做过三司使,知道些。此等事不用去查,至少一半是上官的默许。”

“为何?”欧阳修怒道;“你包拯自称公正严明,为何无视这等事?那是修改文书,多领俸禄啊!”

“你懂什么?”包拯斜睨了他一眼,“大宋推崇的是进士授官,非进士不得高官,可下面多有人才,却因此而不得寸进。这些人在各处都是顶梁柱,顶梁柱却拿着极少的钱粮做事,谁愿意?天长日久难免就冷了心,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