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诀别明志(第3/4页)

长皇子赵弘礼至今下落不明,二皇子太子弘誉不幸战死于宫门之战(朝廷对外宣称),三皇子阳翟王赵弘璟下落不明,四皇子燕王赵弘疆、七皇子颐王赵弘殷以及九皇子桓王赵弘宣皆与叛乱有所牵扯,目前被关在宗府面壁思过,除了前赴齐国为相的六皇子赵弘昭外,只有八皇子肃王赵弘润是唯一没有牵扯到叛乱中的皇子,而且还率兵阻止了叛乱,更要紧的是,目前大梁内几乎所有的兵卒,都在这位肃王殿下的掌控下。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哪怕是那些看不惯赵弘润的人,在这种局势下也只能摇头嗟叹,暗暗提醒自己,日后得夹着尾巴老实做人了。

但奇怪的是,一连等了三日,朝廷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二月十九日,礼部尚书杜宥再次就册立太子储君之事,前往甘露殿请示魏天子。

毕竟这次的叛乱闹得太厉害了,非但牵扯到了几位皇子,就连太子弘誉亦死在此事中,以至于大梁城内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礼部尚书杜宥认为,魏天子必须尽快册立太子储君,才能稳定人心。

可能是眼下的情况已经不必再做他想,因此,礼部尚书杜宥在请示魏天子时说得非常直接:“……陛下还是尽快册立肃王为妙,否则,朝廷不能运作,民心亦不能稳定。”

听闻此言,魏天子苦笑不语。

他倒是想立刻册立赵弘润为太子,但问题是,这个儿子从小就我行我素,岂能他一纸诏令就能摆平的?

倘若此子抗命不遵,视“太子”之位如无物,那他赵元偲作为魏国的君王,岂不是颜面尽失、晚节不保?

所以说这种事,还得看那个顺毛驴自己的态度。

反正魏天子是一点都不着急,他都等了八、九年了,还会心急于最后的这几日么?

至于朝廷暂时无法运作,无法运作就无法运作好了,反正有肃王赵弘润手掌几十万大军坐镇大梁,还有谁敢造次么?

在无数双眼睛的暗中关注下,赵弘润并无声张,带着侍妾赵雀与卫骄、吕牧等听说大梁叛乱平息后即刻抛下麾下军队来到大梁的宗卫们,在一队商水军士卒的严密保护下,离城来到了城东北的山丘,来到了他六王叔赵元俼的衣冠冢。

“你等守在这里。”

“是!”

在吩咐冉滕、项离、张鸣三位商水军悍勇的千人将把守灵庙外围后,赵弘润带着侍妾赵雀与宗卫们,走入了灵庙内。

在赵弘润目视着六王叔的灵位时,宗卫们迅速摆好随行带来的案几、酒盏、菜肴等物,随即,悄然离开了。

就连赵雀,在里里外外检查过这座灵庙后,亦退出了庙外,此时在庙内,就只剩下赵弘润一人。

“六叔,我来看你了,可惜,暂时还没有带来萧鸾的首级……”

来到供奉六王叔赵元俼灵位的神龛前,赵弘润凝视着六王叔的灵位,随即,他捧起灵位,将其摆到了那张案几上。

随后,他坐在另外一边的席位上,给案几两边的酒盏都倒满了酒水。

“先干为敬。”

举杯朝着那灵位拱了拱手,赵弘润一饮而尽。

一杯接一杯,赵弘润一边喝酒,一边喃喃自语地向六王叔的灵位叙说着魏国这些年来的事,包括他自家的事,比如说,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等等。

醉意朦胧间,赵弘润隐约好似看到六王叔赵元俼在他身边坐了下来,笑吟吟地看着他。

“恭喜恭喜,怎么不带那两个小家伙来看看六叔呀,也好让六叔瞧瞧他们。”坐在赵弘润对面的怡王赵元俼笑着问道。

“我这回可是前来大梁平叛啊,带着那两个小家伙做什么?更何况,阿姜与苒儿对那两个小鬼宝贝地很,岂会让他们犯险?下次吧,待局势稳定之后,我再带他们来看望六叔。”赵弘润笑着说道。

怡王赵元俼笑了笑,也不再多说,与赵弘润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叔侄二人难免就聊到了“太子储君”这个问题。

说到这个话题时,赵弘润的心情沉重了许多。

平心而论,他从未想过要夺取大位成为魏国的君王,因为他嫌太累,他不想向他父皇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被束缚在垂拱殿那一隅之地。

因此,他当初支持雍王弘誉。

没想到的是,雍王弘誉在成为太子后,在经历过施贵妃之死后,性情大变,非但变得刚愎自负,居然迫不期待地就想收回诸兄弟的大权。

甚至于在遭到庆王弘信的强烈反抗后,居然不惜拿他魏国的底蕴作为赌注,不惜挑起内战。

当然,眼下太子弘誉已自焚于锦绣宫,再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

但如此一来,赵弘润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心中已经没有瞩意的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