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终失其鹿(第5/12页)

章邯虽然近来表现很突出,但因为跟项梁拼了几次,虽然成功地把项梁打死,让楚国处于危险时期,但章邯部队的损失也十分巨大,精锐几乎消耗光。这哥们儿的性格又偏于保守,特别擅于防守反攻,而进攻的力量偏弱。他一来觉得楚国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完全可以不用优先考虑消灭他们;二来又觉得彭城远离关中,对朝廷的威胁不大,你要是深入过去,打好了,什么都好了。要是久攻不下,自己的后果同样严重。这个严重有二:一是诸侯兵突然合围过来截断后路,自己师老兵疲,又缺粮草,到时肯定吃不消;二是朝廷那边的怪罪。二世是个标准的昏君,那双耳朵只用来听赵高的话,别的统统免闻。如果王离短期内打不下赵国,某些人跑到二世那里乱说些什么,自己可就完蛋了。

基于这些考量,章邯决定集全部力量先把赵国打掉。王离部队很多,自己就去当他的后勤部长,一边为他运粮,一边为他守住侧翼,一边休整补充自己的部队,拿下赵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拿下赵国之后,王离的部队就可以东进南下,成为消灭各路诸侯的生力军。试想,还有谁能挡住这支从上郡那里调来的军队。这支军队能让匈奴人长期不敢动弹,战斗力那是不用说的。

可以说,章邯的这个计划从常规来说,是很正确的。

然而,很多经典之战的胜利方从来不是按常规出牌的。

当然,如果是宋义,他仍然会按常规出牌,然后按常规被章邯消灭掉——章邯要是攻破巨鹿,就完全可以不用休息转过头来猛打宋义——免得还要跑到彭城那里,白跑很多路程。

但项羽出现了,一切常规都失去了效果。

项羽在一战之下,灭掉秦国二十万大军,不说别人,就是章邯也觉得全身发冷。从此,章邯的斗志不断地下跌,秦兵在项羽面前都成了去势的公牛,连呼吸都不敢大声了。

刘邦西征

张耳带着赵王出城来,向各路诸侯答谢。这哥们儿被围在城里几个月,天天抵挡着王离的猛烈进攻,士兵就差吃人的尸体来维持生命了。幸亏项羽杀了宋义,硬是拼死相救,大破秦兵。他对项羽当然是万分感激。

但他对陈馀却仍然很愤怒。你不是说兵力太少打不过秦兵吗?现在项羽有多少兵力?他不同样把秦兵全歼了?这哥们儿大力批评陈馀一顿之后,又问我派出的那个使者现在在哪里。

陈馀说,他们战死了。

可张耳不信,老是追问。陈馀就生气起来,大声对张耳说:“你骂我也骂得太过分了。你以为我很舍不得这个将军印吗?”当即把这个大印拿出来,交给张耳。

张耳想不到这哥们儿居然来这一招。他虽然有生陈馀的气,但还是不想撕破脸皮的,因此不接受这个大印。

两人推来推去。最后推得陈馀尿急起来,先上厕所了。

这时,张耳的一个朋友偷偷对张耳说了一句:天予不受,反受其咎。

张耳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反正都到了这个时候,两人的友谊离到头也没有几步远了。晚到头不如早到头,便把大印收起来。

陈馀回来,不见了大印,知道张耳真的收下了。他本来也是故意搞一下,并不真心辞职。哪知张耳却很干脆。他冷笑之后,退了出来。当张耳带着赵王回巨鹿城时,陈馀则带着几百手下跟到黄河边那里,开展打渔活动。

两人的友谊在当时就已经很出名,大家觉得这两个哥们儿是当时友谊的标兵,完全可以当模范来学习。哪知,这个曾经被说成牢不可破的友谊,在利益面前,比刚出炉的饼干还脆弱。

巨鹿之战前,秦兵一直居于强势,诸侯军基本不敢主动出击,个个躲在一边,开动脑筋、挤压脑子想出自保的办法。哪知,只此一战,强弱立马易势,秦兵立刻从强势的巅峰中跌落。

当宋义带兵救赵时,刘邦也带着一支部队向西,以关中为目标挺进。

而宋义停留安阳时,刘邦在成武打了个胜仗。

到了十二月,刘邦率军来到栗县,遇到另一支四千人的楚兵,他就把这支部队也收编了,然后跟魏将皇欣、武满一起向秦军进攻。

虽然刘邦部队的数量不多,但秦朝这边部队的战斗力也太差,而且整个秦朝到现在除了章邯一个人能打胜仗之外,居然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当章邯抽不出身来时,其他人基本都打败仗。当然,刘邦这路仍然不是主要的。如果项羽在那边失败了,刘邦这一路是走不了多远的。

但他偏偏越走越远。

他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很能引人眼球的事来,但小打小闹,从不失手,而且力量也由弱逐步转强,队伍越来越壮大。二世三年的二月,他又碰上了另一个牛人——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