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嬴政亲政(第2/11页)

那个安陵君仍然不理。

缩高知道后,怕魏无忌真的放不过安陵君,就自杀了。

魏无忌知道后,觉得自己的做法有点小人了,就派人过去向安陵君道歉。

从这件事上看,魏国没有救了。国家危亡在即,居然还有这些人为了面子而不配合魏无忌,宁死不愿为魏国出力。而魏无忌最后为了面子,也向人家屈服了。这哥们儿水平不错,打仗能力肯定比其他三公子厉害,但因为这个面子,最后仍然没有什么作为。

更要命的是,他自己很有能力,也很愿意出力。

但他哥哥却是个菜鸟。

秦国高层看到魏无忌真的很猛,目前秦国还真的没有谁可以把他打退。这些年来,只有秦国把人家逼住的事,现在居然被向来软弱的魏国压住。可现实就是这样。他们碰上了这样的牛人,而自己偏偏在这个时候,人才短缺。

秦庄襄王知道魏无忌很牛,但他更知道魏王很蠢。既然打不过魏无忌,那就去玩一把魏王。

秦庄襄王为了搞定这个信陵君,很舍得投入。他派人带了一万金,跑到魏国,找到晋鄙的门客。这些门客以前靠着晋鄙吃饭。魏无忌一锤把晋鄙的脑袋打烂,也打烂了他们的铁饭碗,弄得现在他们经常为填饱肚子发愁,心里最恨的就是这个魏无忌。

秦国人用大量的资金把他们重新装备起来,让他们的面貌焕然一新,外加还可以扛着一大袋现金回家给老婆看,心里超爽。当然,这些都不是白拿的,而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一部分人就去当职业造谣者,天天骂魏无忌说他是个大野心家;另一部分人则直接去找魏王,说,魏无忌现在太牛了。他本来是个流亡的公子,现在回到魏国当军方第一牛人,诸侯都看他的脸色办事。现在天下只知道魏无忌,而不知道还有魏王这号人了。

当然,秦庄襄王还没有完。他天天派人去魏无忌的大营里,无缘无故(其实是有原因的)地向魏公子祝贺,问他:“你当魏王了吧?”

魏无忌在处理这些事时,智商也有点不够用,居然不闻不问,总认为老子不理,你们又能怎么样。

秦国人当然不能怎么样。可他的哥哥却坐不住了。

魏王除了胆小怕事出名外,那个多疑的性格也很突出。这些谣言听多了,那颗水多而脑汁少的脑袋就复杂起来,觉得这些话真的很有道理,让这个弟弟这么下去,只怕自己这个魏王也做不了几天了。秦国不会一下子就打进来,可无忌弟弟可以马上让自己下课。那几个国家没有魏无忌,他们也不见得马上灭亡,我为什么怕没有魏无忌?

这哥们儿发散性思维一打开,进行了大量的联想,觉得自己的思路史无前例地正确起来,便果断地下令,让别人去代替魏无忌,把魏无忌的兵权夺了。

魏无忌很老实地交出上将军大印,然后脱下军装,回到首都。这哥们儿知道自己的哥哥现在只信谗言,不会听自己的辩解了,所以也不去解释,只是在家,连朝也不上,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喝酒泡妞事业上。

四年之后,这位同样是当代佳公子的信陵君就在酒与色的折磨下死去。

他死之后,韩国国君都亲自到魏国参加他的追悼会。

在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应该是最有军事能力的人。当时,秦国无敌天下,诸侯无人敢缨其锋,即使像廉颇这样的职业军人,带着当时号称最为能战的赵国之兵,也没有打败过秦军。但信陵君却两次大败秦军,先后救赵存魏。这两战对于诸侯国来说,其意义说有多大就有多大。而对秦国来说,是奇耻大辱,弄得秦昭襄王的事业到此停顿下来。

如果魏王的脑袋稍为好用一点儿,那么之后的历史故事也许会更加精彩一点儿。但魏王就是这么一个人,于是,信陵君就注定要郁闷地死去。

在四公子中,得到后世赞美语言最为泛滥的也是魏无忌,连刘邦都自愿成为他的粉丝,跑到大梁去看他的坟墓,还安排了五户人家专门为他守坟墓。这哥们儿生前养士,死后还解决了五户人家的口粮问题。

当然,魏国的老百姓更是在他活着时把他当成偶像,在他死后把他当成神,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建了信陵君祠。这个信陵君估计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开封的大相国寺(没错,就是鲁智深待过的寺院)很多人是知道的。告诉你,那个大相国寺原来就是信陵君祠。

很多文人都作了诗来赞颂这个公子,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有一首诗,还是写出来让大家看看:

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

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

这首诗的作者叫吴佩孚。

魏王让魏无忌下课,秦庄襄王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