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齐国的兴衰(第3/16页)

这次,齐桓公的排场摆得更大。他此前征鲁时,只带着齐国人民子弟兵,这一次却请周王也派几个兵来,对外说是以大周军队为首的多国部队——虽然中央军的实力现在估计连个城管大队都不如,但牌子却响亮得很。齐桓公现在需要的是大周的招牌,而不是要大周的实力。要是大周军队的实力那么雄厚,他齐国还能出什么风头、还能当什么霸主?

这是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多国部队,打击的目标是宋国。

齐桓公在处理鲁国的事上,采取和平的方式,人气指数不断飙升,几乎天天涨停,享受到了和平解决国际事务的甜头,因此在把矛头指向宋国时,他又听从了那个宁戚的建议,派宁戚跑到宋国去,对那个宋桓公御说连哄带吓,最后御说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带着那副可怜的老实相,跑到齐桓公面前,进行了一次深刻全面的自我批评,对自己论资排辈的思想进行了一顿猛批。齐桓公当然很宽宏大量,说了一大堆话,人都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谁能不犯个错误?谁没走过弯路?只要能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就是个好同志。

之后,双方重新订了协议。

于是,九国就只剩下那个郑国了。

本来,郑国是最先有霸主这个创意的,而且曾经大力实践过,因为实践得太猛,最后与周王还打了一架,还很牛地射伤了周王一回,可因为实力太单薄,除了能欺负一下比他更单薄的周王之外,对别的国家却一点不能怎么样,人家也从不把他们当一回事,于是声势就逐步弱了下来,最后彻底败落,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了。不过,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头瘦死的骆驼,仍然想耍一下大牌,对齐国的通知做出一点也没有感觉的态度来。他们以为齐国还不是在走他们的老路,还不是像他们当初那样,发发通知,谁去谁上当。哪知,齐国不是郑国,人家通知书的含金量却足得很,谁敢不来就直接把部队开过去打谁。更要命的是,管仲认为,要把这个霸主当下去,别的国家都可以放过去,但郑国这个曾经有过霸主思想的诸侯是坚决不能放过去的,一定得找个理由把这个曾经的老牌霸主搞定。

这样的理由实在太容易找了。

郑国原先有个大夫叫祭仲,那个角色跟管仲差不多,一直掌管着郑国的大权。只是这哥们儿虽然狠,但水平比管仲差多了。郑庄公的其他水平算不得杰出,但生育能力很强悍,前后一共生了十个儿子。不过,这十个儿子虽然身体健康,但智商都一般,所以,郑庄公在选择接班人时,也就按着老规矩,让大儿子子忽当太子。可到他病重时,头脑又亢奋了一回,对祭仲说:“我看还是让子突接班吧。他比他的哥哥有水平。”

祭仲反对。

郑庄公说:“要是子忽当了老大。子突不服,打起来,恐怕子忽打不过啊。”

祭仲说:“现在就把子突派到国外去,他就不会来争了。”

郑庄公想了一想,觉得这也是个办法,就把子突送到宋国去。然后郑庄公就按照他的计划挂掉了。

那个子忽就按着郑庄公的既定方针,当上了郑国国君,就是郑昭公。

按诸侯惯例,新君宣誓就职后,也跟现在很多国家元首一样,首先得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下自己的光辉形象。

当时,几个国家都有插手郑国内政的想法。一个是齐国,当时还是那个齐襄公在位,他觉得子忽很帅,想把女儿嫁给他。哪知,子忽却在人家面前摆酷耍大牌,说我不要齐国的美女,弄得齐国很无奈。另一个就是宋国,现在那个被他老爸视为野心家的子突就在宋国那里过着流浪生活,宋国很想帮他一把,让他当上郑国老大,然后郑国以后就会什么都听宋国的。

祭仲和子忽都把子突和宋国当成潜在的敌人,但又不好公开化,正常的外交往来还是要进行下去的。因此选派到宋国去的人选就有点不好找了。最后,祭仲说,干脆我过去一趟。

这哥们儿以为他去一趟,保证就不会出事,而且还可以看一看子突和宋国的态度到底如何。

哪知,宋国这时很流氓,一看到是郑国实权人物来了,马上就使开流氓的招数。当时,宋国的国君是宋庄公。宋庄公才一跟祭仲会见,连个手都没有握,就大手一挥:“来人,把他给绑了。”

祭仲一听,还以为是宋国在处理他们自己的人呢,觉得这个宋庄公也太没有礼貌了,外国特使才到就干这事。虽然是自己内部事务,可也要给人家一个面子啊。他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倒霉的家伙要被绑下去。如果是朋友,就顺便帮他求个情。哪知,他这个学雷锋的念头还没有消失,只见几个武士却朝他奔了过来,动作很熟练地把他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