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梦(第6/39页)

不可能了对不对?我们开始学着逃课,只要老师敢不点名,我们就敢不上课,我们每天不到凌晨不睡觉,不到中午不起床,我们开始放纵自己,过最糜烂的生活,而且,疯狂的享受它。

当我们踏入社会,开始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职责,大部分人过起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们最怀念的是什么时光呢?相信我,大部分人会选择大学时光。为什么?因为这段时光我们的压力最小,我们活得最轻松,我们最无忧无虑。

所以,这就是人性。当我们压抑了太久,我们过了太久我们不想过但不得不过的生活,一旦离开这个牢笼,我们就会变得疯狂,大部分人都会是这样。

当然,杨广也是这样,不同的是,他的这个阶段似乎并不允许他那么疯狂。

言归正传。现在的问题还不只是迁都而已。如果洛阳的都城完好无损,杨广只是搬个家,那么,虚荣也就虚荣了,随他去,反正对老百姓没有影响;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在隋炀帝即位这年,也就是仁寿四年的十一月,杨广曾经去视察了洛阳,结果是什么场景呢?用杨广诏书里的话说:“但成周墟塉,弗堪葺宇。”就是说,洛阳旧城,太破败了,根本不能住人,而且旧城原址已经不能再用了,如果要迁都,第一步,是要建都,要从一片空旷中建成一个新都。

关于营建东都,杨广在诏书里是这么要求的:

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故《传》云:“俭德之共,侈恶之大。”宣尼有云:“与其不逊也,宁俭。”岂谓瑶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

杨广说的好不好?说的很好,好极了。杨广说了,你们别给我折腾,俭素一点,能住人就成,不要因为建都而骚扰百姓。杨广还说了一句经典名言,足以作为历代皇帝的座右铭:“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也就是说,皇帝是干啥的?皇帝是天下的治理者,而不是天下的拥有者。这话说的很好,哪怕到了现在,把主语换一下,皇帝换成现代政府,也一样合适。

但是呢,咱都知道,判断一个政治人物,听其言很重要,但观其行更重要。漂亮话谁都会讲,从古至今的皇帝,再烂的皇帝,也能讲两句人话,但是,能在说人话的同时干人事,那就没几个了。

中国历史上的百姓痛苦在哪?就痛苦在这了。统治集团的言语都是很光鲜的,皇恩都是浩荡的,政策都是仁义的,但是,真落实到实处,才发现全不是什么那么回事。无怪乎元曲里有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听其言观其行,听杨广的言,我们必须说,好皇帝,为人民着想,比他老爸也不差哪去,但是,要观杨广的行,隋朝百姓就只能苦笑而已了。

杨广是怎么弄的呢?《资治通鉴》的记载是这样的:

“三月,丁未,诏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

“敕宇文恺与内史舍人封德彝等营显仁宫。南接皁涧,北跨洛滨。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

“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馀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出水百馀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龙鳞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十六院竞以淆羞精丽相高,求市恩宠。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

……

杨广是怎么说的?“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杨广是怎么做的?“…穷极华丽”;杨广是怎么说的?“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杨广是怎么做的?“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