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2/4页)

满腹愤懑,满腹忠言,李素很想说,可是不能说,两世为人的经验告诉他,当一位信心正在膨胀的帝王想要做任何事时,是不可能听进旁人的建议的,旁人说得多了,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此刻李世民似乎并不觉得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而沾沾自喜,觉得平灭高句丽指日可待,再加上众将此时也是心气颇高,斗志高昂,帐内君臣似乎都不把高句丽放在眼里了。

众将沉思下一步的进军方向时,李世民扭过头望着李素,笑道:“子正少年成名,智谋才略傲于当世,不知子正腹中可有良谋?”

李素暗叹了口气,本来不打算说话的,既然被点了名,那还是说吧,惹祸上身也顾不得了,至少自己该为无辜的三军将士说点什么,为他们挣一回命。

“陛下,臣以为攻克辽东后,我王师将士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休息整顿,恢复军心。”李素垂头道。

李世民眉梢一挑:“恢复军心?看来子正用兵已得其舅之精髓,当真是谨慎得很啊,哈哈,虽说牛进达所部小败,战损两万余,此败影响了军心,但也不会太严重,子正多虑了,今日攻克辽东城,朕以为军心已在瞬间恢复,子正啊,今日帐内皆是领兵多年的老将,如何整顿军心,他们比你更懂,若子正还不放心,朕正好趁此机会宣布一件事……”

神情徒然一肃,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阴寒的杀气,环视众将冷冷道:“君无戏言,当初朕说过,攻克辽东城后,可允三军将士屠城三日,嗯,便从今夜子时开始吧。”

众将一愣,接着纷纷欣然应命。

李世民转头看着李素,笑眯眯地道:“屠城三日,犒赏三军,三日之后,子正觉得军心可用否?”

“屠城三日”,简单四个字,却透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所谓“屠城”,当然不是针对敌军将士,而是针对全城的百姓,所有住在辽东城的百姓全部无差别对待,男人被杀,女人被奸淫,财物被抢掠,房屋被焚毁,三日之后,这座城将会变成一座死城,连一条活着的狗都看不到。

李素只觉遍体生寒,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敌我不共戴天,非我族类,皆可诛戮,作为大唐权贵,李素有什么立场为高句丽的百姓说什么?但凡张嘴劝一句,立场便有问题了。

李素只好苦笑。

对寻常将士来说,屠城正是提升军心的绝佳方法,大家都是战阵之上玩命的人,自己不要命,当然更不会在乎敌方百姓的命,杀人与杀猪没什么区别,反而能获得极大的快感,舒缓身心压力,所以屠城自古有之,其目的不仅仅是报复敌人,还能提升己方将士的军心,发泄将士们在战场上积累的压抑情绪,何乐而不为?

“臣……无话可说。”李素只能选择如此回答。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笑道:“好,军心已定,子正不妨说说下一步如何行止。”

帐内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在李素一人身上,包括魏王李泰。

李素很清楚李世民的问题并非出自真心,事实上下一步如何行止想必李世民心中早有了主意,今日在帅帐内问他不过是故作圣君姿态,以示广纳良谏的帝王胸怀而已。

尽管清楚李世民的用心,李素还是决定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因为他发现如今在这个大营内,自己能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李世民,也越来越耳背了。

沉吟片刻,李素咬了咬牙,道:“陛下,王师伐远,疲而奔行,是为兵家之忌也,若大军仍集结一股,共进同退,其结果无非两种,一曰大胜,二曰大败,所以,臣还是当初的想法,攻克辽东城之后,我军应当分兵而击,一支北上而拒靺鞨,以断高句丽有可能存在的援军,一支南下以攻安市,建安,一支东进直取平壤,分兵而击,可分担此战风险,就算有一两支偏师战事不利,至少能保证一处是大胜,此战便不算败,若三支皆有建树,则高句丽全境大半入我大唐手中,到了那时,我大唐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主动,高句丽这个国家也等于被我们平了大半,灭国指日可待。”

帐内众将面面相觑,然后沉默不语。

程咬金不停地瞪着李素,给他使眼色,李素浑然未觉,只是盯着李世民的脸。

不知为何,帐内竟陷入了尴尬的气氛中。

良久,魏王李泰的冷笑声从角落里传来。

“分兵之策我父皇早已否之,李县公此时又复提起,真是念念不忘啊……”

李素转过头,平静地看着他:“文臣死谏,武将死战,此为臣道,陛下否我一次,难道我便不能再谏?只要我认为是正确的,纵谏千次又何妨?魏王殿下,帅帐内一言可定千万将士生死,不可意气之争,还请殿下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