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第2/2页)

李迪道:“秦凤路五州一府,人户几二十万之数,三司属下三人抽一,虽然超不过当地土著,但也相差不远。徐平此去秦凤,迁这么多人,是要在那里改天换地吗?”

赵祯沉吟了一会问道:“中书以为,此请是允他还是不允他?他在章里说,秦州孤悬陇右,朝廷在那里没有大军,此次也没有大拨禁军调往那里,没有兵便就当给民。”

“那徐平章里有没有说,迁去这么多人,钱粮从哪里筹措?钱还好说,现在三司手里最不缺的就是钱,如果还要朝廷给他运粮米,那就难办了。”

“章里说过,按以前所定,秦凤路靠着川峡四路补给。徐平请调庞籍去川峡,以都转运使之职,为秦凤路筹措粮米物次,倒没有说朝廷额外运送。”

这是三司曾经做出的预案,徐平把全国各地跟边地对接了起来,一旦有战事,钱粮物资从哪里收集,从哪里起运。当时他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地修了道路,建立了相应的机构,甚至建了储备和转运仓库,一旦战争发生,预案便就启动。秦凤路对接的就是川峡四路,从党项反叛,三司已经启动了预案,现在川峡已经开始收集粮食了。

这是徐平做事跟其他官员不一样的地方,李迪对此知道得很清楚,听了赵祯的话,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他有信心把这些人养活,那朝廷何乐而不为?自古守边,最有效的便就是移民屯田。徐平在三司建的这些公司,跟地方的百姓不同,跟军中一样有法度有阶级,只要不缺粮,他们移往西北最又觉得路上不会出乱子。徐平有信心,便就难他便了。”

赵祯和李迪都清楚,徐平提出这些要求,必然是在三司已经安排好了,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发出去还容易憋出内伤来。移民实边是朝廷想做而做不到的,徐平既然准备好了,那何不顺势而为?秦凤路兵少也是实情,给兵不便,那就给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