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物理性命

这几天范仲淹心里想的一直就是这件事情,刚开始听王素说起的时候还只是微微有些担心,结果没几天京城里就形成了一股风暴。

徐平自己不觉得,实际上他对三司的整顿影响了很多权贵豪门的生财路子,大量的金钱被从以前参与的行业中赶了出来。现在有了这么一个突破口,又有徐平自己家里的农庄作着例子,各种新式家具更是敞开了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种形势让范仲淹忧心忡忡,大宋不抑兼并,一旦大农庄有利可图,对于千千万万的小农来说无异就是噩耗。太平年景出现大量流民,范仲淹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看身边的徐平信心满满,范促淹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地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知不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葬送他的前程,更不知道他说的那些方法能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不过从踏入仕途,徐平已经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奇迹,现在范仲淹也只能祈祷这种奇迹会继续下去。

从徐平钓了第一条鱼上来,就有人接二连三地钓上来。今天的天气本就适合钓鱼,金明池又每年只开放这么几个月的时间,鱼都被养傻了。

王素站在岸上高声叫道:“两位待制,这里的鱼已经烤好,何不过来喝杯酒去去寒气?有什么事情,边喝边谈岂不更好!”

徐平和范仲淹一起站起身来,范仲淹笑道:“都说徐待制家里酿的酒是京城第一,在下闻名已久,今日便承待制盛情了。”

说着,两人把钓竿交给旁边的小厮,一起上了岸。

范仲淹小时候随着母亲改嫁,生活过得相当清苦,就是后来中了进士做官,也自律甚严。酒当然也喝,却绝不贪杯,徐平家里出来的都是烈酒,他更不会买来喝。再说范仲淹要照顾亲生父亲和继父两个家族,生活并不宽裕。

到了摆好的桌子旁边,众人见过了礼,请徐平和范仲淹上座,才纷纷坐下来。

刘小乙带人给众人满上了酒,范仲淹举杯:“今日蒙徐待制盛情,得赏烟雨美景,又有好酒款待。诸位满饮此杯,谢过徐待制。”

众人一起举杯,谢了徐平款待。

酒过三巡,便没有了拘束,各自寻人拼酒,或者埋头吃喝。

看着欧阳修和蔡襄几个人聚在一起,酣饮高呼,一边谈论着诗文学问,意气飞扬,范仲淹不自禁地有些羡慕地道:“到底是年轻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充满了锐气,不落窠臼。不像是我,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只剩下一副疲惫心肠。”

徐平心中一动,笑道:“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也只有年轻,没有经历过世事,才会有这股锐气。如希文这样,历经无数坎坷,哪怕胸怀天下,也只会觉得壮志未酬。但做事情,还是要靠你们这些老成人,年轻人不经历些风风雨雨,如何能够挑起大梁来?”

范仲淹转过头,有些奇怪地看着徐平,过了一会才道:“这话从云行嘴里说出来,总是让人觉得有些怪异。你也不过二十出头,跟他们那些人是一般年纪,怎么说话老气横秋?又不像我,上老下小,国事家事,都一起压在肩头。”

“因为我没有一位元老重臣事事照拂,案牍公事,点点滴滴,都要我老老实实自己一个人去做。从出仕岭南,到现在七年了,经历了多少挫折。不是我自夸,这七年来的些微政绩战功,都是我披荆斩棘搏来的。胸中豪气,为人棱角,一点一点都磨得净光。人老成不老成,跟年龄又有什么关系?如石学士,胡子都白了,依然有一颗顽童之心。你再看高若讷,年不过四旬,却询询如七八十岁的长者。这有什么道理可讲?”

“说起来随着史炤就学的,都少年老成。如文彦博和张昇,也不差高若讷多少。”

说到这里,范仲淹和徐平一起笑了起来。

颖昌人史炤经学精通,是这个时代的名师。随着他就学的人不少,最出名的就是张昇、高若讷和文彦博三人了。三人之中,老成持重的文彦博还算是最开朗的,其他两个人是个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的耿直木讷,已经到了不大会说话的地步。

说到了这里,范仲淹向徐平问了一句纳闷了好久的话:“云行进士高第,仕宦以来政绩卓著,为什么一直不见有什么诗文传世?莫要说自己作不出好文章来,你的奏章我大多都看过,条理清楚,叙事分明,落笔前胸中自有沟壑。近些年来,作文尚古朴,不比前些年进究词句华丽。如尹师鲁等人都是此中高手,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仿做。”

这种事情很不好回答,好的文章很多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不错,但更多的是精雕细琢。这雕琢的功夫也是锻炼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作文能力一步一步成长。徐平从来就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条理清楚地写出自己的想法是一回事,把这些凝炼成优美的文字又是一回事。没有长年累月地学习锻炼,又哪里能够写出好的文字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