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科举第一步(第2/2页)

徐平摇着头,长吁短叹,一个人进了屋里。他十分后悔那天头恼发热,抄别人写的诗,果然没有好结果。林文思竟然看出他是个可造之才,再也不懈怠了,用出强硬手段,要把他打造成材。

《玉篇》和《礼部韵》是此时科举考试最基本的参考书,属于字典一流,后者又是着重于分韵部。以前徐平虽然也自己注意,写字的时候还是经常有前世的简体字不由自主地写出来,口语更是比皆是。用林文思的话说,就是俗字村语屡教不改,这次是要狠狠给他治过来了。

不去考科举倒也罢了,字随便你怎么写,要去考科举,写字和用韵必须规规矩矩,不然就是有再大的才学,也一边凉快去。这才多少年,真宗朝的状元李迪差点就在这上面栽跟头,因为出韵,险险连个进士及第都没捞上,多亏宰相王旦爱他才华,才当上状元郎。要是再往后看,两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谁敢说他文章不好?穷鬼没有参考书,因为出韵在科举路上一个劲折腾,直到找了个明白的老丈人才解决问题。

徐平命好,便宜老丈人是个科举路上的明白人,先让他把这基础打牢了,不要以后弄笑话。再者前世徐平经过多少考试?也是个应试小能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要去考试,先得明白卷子怎么答不是?

这个时代,没人有意推行什么标准化,别说平时写字,就是刻出来的书上字的各种写法都有,大家见怪不怪。但正式场合,便要写正体字,那都是要在新编《玉篇》上明明白白能找出来的,由不得自己乱编。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步,便要让自己写出来的字对得上《玉篇》中的字体。这可是不简单,要知道很多偏旁古今有细微差别,“草”头“竹”头容易弄混的地方多了去了,可不是简体繁体分得那么简单粗暴。尤其是朝廷的各种避讳,谁能记得清?就更加要以最新版的《玉篇》为准了。

要玩个性,等中个进士再说吧,那时候就没人管了,苏轼几个宋朝的大书法家留下的手迹里面的简体字难道还少了?

对被逼上科举路的徐平来说,好消息是今年正是大比之年,刚刚过去,不会被逼得太紧。坏消息是这个时候科举的年份不定,年年考,隔年考,隔两年考,甚至隔个三年四年的都有,没个准头,具体以朝廷每年专门发出的诏书为准。不知道准备期长短,林文思便也不会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