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成功了(第5/6页)

月灵看不下去了,拖着小凡转身而去,这一老一小,演什么苦情戏...一个贪吃,一个贪酒,是凑上了?

小凡的性子,说出去的话,那是相当算数的,从这以后,但凡碰到好喝的酒,就搜罗着。

弄得后来昂山的那位老爷子知道后,隔空心酸了好久。

这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是一言难尽。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众人目送中,玄凌等人启程返回了,这耽误几,前方就已经翻天覆地了。

本是四国中最强势的一方,如今分崩离析,疆土被侵,子民离散,灾情无人管,百姓流离失所。

各方小势力揭竿而起,各自为政,自成一方,都打着匡扶炎火,收复河山的口号,到处招兵买马,拉一面旗,就是什么军了。

这样的情况,也是时势造就的,不可避免,这些势力,最终大多数的结果是被收纳,当然,史书上也有成事的,这乱世当到,谁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

如今不用马车,这归程就快了很多,已经离开炎火境内,朝着九黎边境白城和多伦而去。

“炎火的几十万大军,九黎竟只收编了不到十万,可惜了!”

大军冲散了,围剿中,死的大部分,小部分都是弃甲而逃,还有的小股人马,干脆就近落草为寇。

这炎火也没工夫去追击这些游兵散将,因为东离和轩辕已经在炎火大势压近,攻城略地,赚了大片土地。

纳兰秦风早就坐不住了,也觉得这场结盟多有不公了,他们拖着九黎的几十万人马,到让别人捡了便宜。

也不想想,当初九黎就快沦陷了,这几十万大军,就在九黎境内,若是东离轩辕不集结攻炎,恐怕,墨天痕真能想出喘息的办法,让着几十万大军安然撤离九黎。

当然,一切都是可能,一切都是未知。

如今,看着别人碗里的肉,自己什么也没捞着,心里就不平衡了,人便是如此。

朝堂上,一番争论不止,纳兰秦风初回大宝的时候,还安顿了一年,可是没过多久,死灰复燃,在朝中开始培植势力,因为心中始终对元家古家等耿耿于怀。

最终的结果,还是如了纳兰秦风所愿,发兵炎火,想要分一杯羹,他一向就有‘雄心大志’想要开疆拓土,如今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怎可能错过?

朝散之后,古老和元大人同乘一辆马车离去。

宫中听闻消息,只是冷哼一声,这古家元家,他暂时是动不得,树大根深啊,可这也是纳兰清风心中的一根刺了。

想着,早晚有一天,他要亲手拔了。

“这局面,应该整顿内务,严肃军纪,操练军事才对啊!远征,炎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咱们九黎不比东离合轩辕,战火最先就烧在九黎,国库吃紧,兵力虚空,又无将才...”

元哲痛心疾首,奈何无力阻止。

“哎!若是圣帝尚在...”古相想到纳兰胤烨,摇头生叹,天不佑九黎啊。

“别说了...古相,我是担心啊,那炎火的十万降军,都没有好生编制,到时候一旦出事...为时晚矣!”

元哲的头发,几乎都白了,九黎饱受战火之苦,他们又只能眼睁睁看着干着急,谏言无用,徒增伤悲。

“元大人,我九黎,不过是缓了一口气,恐怕最终,还是与炎火一样的下场,君不明,佞臣横行,军中无人...我们这些老东西,都没用了。”

不是他们不想尽忠,是尽忠无路啊。

“圣上已经对你我两家虎视眈眈,罢了,早些准备吧,我古元二家,已经尽力了。”

“岂止虎视眈眈,我府外,徘徊了多少双眼睛?”古相捏着胡子,一脸疲色。

如此君臣,还有何意义?

元哲叹了口气,“是因为你家那个小丫头吧,当真在帝玄凌那?”帝玄凌,如今,也成气候了。

帝家的那个孩子,本就不是池中物,早晚的事。

“嗯。”对元哲,古相没有隐瞒,让他吃惊的是,那丫头派人送回的信中,竟说自己在帝家军当军师。

这...岂不荒唐?恐怕是帝家那孩子看在古家的面子上,帮着照应呢,希望月湖那丫头,不要胡闹给人家添了麻烦才好。

“在那也好,我听了消息,据说,铁家的几个孩子,也在那,如今已经随军了!”果然是帝家那孩子救了。

嗯?自家孙女在信中都没有提及,如此,也算是铁家后续有人了,可惜啊,本都是九黎的好后生啊。

“管不动了,元大人,老夫要卸任了!”这个相爷,皇上早就想收回去了,不过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也不敢轻易动古家。

倒不如自家干脆一点,免得皇上挖空心思,多用些心思在战场上吧。

元哲一愣,一脸悲痛之色,闭上眼,叹道:“也好元某就陪古相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