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刘备败退(二)

帅旗,三军之士气所在!

两军交锋,就算一方节节败退,然而若是将要胜利的一方帅旗乃倒,局势登时反向而变。

仅仅从这一点看,帅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简雍的这个“败中求存”之计虽说俗不可耐,然而却是极为实用的,在他想来,只要帅旗一倒,曹军必然大乱,而刘备,自是可以趁此机会遁走。

可惜的是,简雍高估了刘备麾下的军队,又低估了江哲帐下的士卒……

近两百骑卒,俱是刘表拨给刘备的精兵,然而在素质过人,战斗力极强的曹兵面前,这些军队不说人数远远不足,就算在相等的数量下,岂能获胜?

仅仅一轮激射,关羽所率领的百余骑卒便折损了大半,待第二轮齐射过后,他身后已无一骑……

江哲,自投曹操之后,一直掌管着民生、治理、财物之事,其中自是不乏运用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治理办法。

虽然兖、豫两州的百姓当初宁可多费一些气力,用人力耕地,也不租用江哲‘低价租借’的耕牛,然而随着新辟良田的越来越多,百姓的日渐富裕,用人力耕地,已渐渐被淘汰。

更不用说曹孟德麾下士卒的家眷,更是可以免费租用一头耕牛……恩,当然了,是四五户人家合用一头,而且,若是耕牛力竭而死,那可是要赔的……

然而许都如今却是有数万户人家,江哲当初的五百头耕牛早已不够用,为此,当日荀彧咬咬牙,拨出一笔钱财从商贾处够得耕牛两千头,如此巨大的支出不禁叫他心中痛之又痛。

不过此事的好处,荀彧自是也看得到,就说随着‘民屯田’与耕牛之类的出现,许都如此巨大的人口密度,竟是可以在自给自足的同时,剩下一小部分粮食被官府收购,充当军粮。

若是说当初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策为‘国富民强’首重于国家,那么江哲的做法便是‘民富国强’,首重于百姓,无小家,何来大国?

对此,郭嘉、戏志才、李儒等寒门子弟自是大力推崇,荀彧、程昱等人虽说感觉江哲如此做,有些削弱世家势力,却也不是很在意。

为何不在意?

因为自江哲掌政许都以来,光是许都的税收就足以支撑曹操帐下所有大军……小半的军饷……

但是也别小看了这‘区区小半’,曹操如今可是有十余万、近二十万兵甲之士,而且在江哲的主持下,曹兵的待遇明显提高的几个档次,更别说那拿三四倍军饷的虎豹骑。

不过也因为如此,曹操与荀彧实在是有些受不了江哲的花钱如流水,在江哲掌管许都的一年多来,二人虽说明显可以见到许都的巨大变化,然而许都库藏之中,却是不曾多那一枚铜钱,偶尔的赤字更是叫二人胆战心惊。

于是,江哲手中财物那块就划给了荀彧,安心治理民生,不过他提出的军队阶制确实叫曹操大为叫好!

自古以来,若是国力强盛,那么士卒自是不必参与劳作,且叫他们安心训练,以待战事;然而倘若国力弱的,那士卒做的事可就多了,闲时士卒充当民夫,参与耕作,战事则转为士兵,上赴前线,可惜如此一来,虽说省钱省粮,但是士卒的作战能力就大幅度降低了。

为此,江哲力主将曹操治下军队分成三拨:常备军、预备军、边防军。

常备军,顾名思义,就是丝毫不参与耕作,取二十到四十的精壮男子所成,每日做的仅有一件事,那就是训练!他们不必为军饷烦恼,亦不必为家中担忧,因为他们是精锐!

而预备军,就相当于春秋战国时间的军队,大多是些流亡到此,无法独自存活的百姓,闲时耕作,事急时聚合成军,上赴战事,不过可别指望他们的战斗力,充其量也仅仅是二流、三流罢了。

再者,边防军,包括各地的守卫军队,此军有些特殊,介于常备军与预备军之间,由退役下来的常备军所成,在固守地盘的同时,以屯田自给自足,其中的区别就是,他们只需要守城,而不必出征,只要能保住守卫的城池,便是大功!

而此三军之中,更是有些明细条款,其中一条便是:家中独子不收、父在军中其子不收、兄在军中其弟不收!

虽说古代有句俗话,叫“上阵父子兵”,然而从另外一面来看,这其实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倘若那对父子皆死于战事,那么那户人家的家眷当如何过活?就算抚恤极为丰厚,难道能叫她们安稳地度过余生么?

这才是江哲所行的仁政!

不过貌似李儒则是认为,如此一来,在某一方面来说更有利于长久之计……

而如今,江哲所统领的大军,则正是曹操麾下的常备军,乃是精锐之师,堪比旧日秦军,仅仅一个照面,刘备的军已是节节败退,就算关羽处心积虑砍倒江哲帅旗求存,亦丝毫无损曹军气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