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十七章 蔚山血战(下)(第6/8页)

吴惟忠和茅国器是令人值得尊敬的军人,他们在没有接到将令的情况下,没有放下武器转身逃跑,而是忠实地执行着之前的命令,在箭滩附近拼死抵挡日军的进攻。

面对着一万多日军,这数千明军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硬生生把敌人钉在了箭滩附近,为友军的惶恐大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他们没有进行阻截,恐怕敌人会一口气冲到庆州城下,到时候联军损失就更大了。而南兵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在箭滩被日军逼迫到水中,活活淹死。

无论是在江浙、边关还是朝鲜,南兵一次又一次用鲜血证明,他们从来都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把吴、茅两人解救出来的,是辽东军大将李芳春。他在大溃逃中约束自己的部下,保持着建制。当他发现吴、茅两军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策马杀出,直攻敌人侧翼。日军在黑暗中忽然看到一彪辽东骑兵杀出来,无不吓得调头就跑。李春芳追杀了一阵,杀敌百余,这才回过头来,接应上吴、茅残部,徐徐撤退。

与此同时撤退的还有朝鲜军的郑起龙。在乱军之中,郑起龙奋勇杀敌,被敌人团团围住,他拿剑狂砍,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日本人见他浑身鲜血有如鬼魅,都不敢追击,目送他离开阵线。

可惜的是,另外一位浙籍将领卢继忠就没这么幸运。从开战以来,他带着麾下两千七百七十名骑兵一直驻守西江口,因为没接到杨镐撤退的命令,耽误了时机。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日军已经杀到了跟前。卢继忠几乎全军覆没,差不多仅以身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承训。这位平壤之战的败军之将,如今已算得上是朝鲜战场上的老资格了。纵观明军将领,还没有一个人比他在这里战斗的时间长。

在与主力失去联系,又没有新命令下达的情况下,祖承训干了什么呢?

他没有连夜遁逃,也没有拼死拒守。他趁着大半夜黑灯瞎火的,带了二十个胆大妄为的,逆着日军攻势而走,居然一路杀到了西生浦!颇有当年查大受闯汉城的劲头。

可惜他带的人太少了,攻不下西生浦,只是把城边护城河上的牌子摘下来,大摇大摆地返回庆州,算得上是明军在溃退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轰轰烈烈的蔚山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蔚山之战,是明、日双方少有的大规模对抗战,但这一战役从战略上来说,可以说几乎是毫无意义。双方的战略态势在大战前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明军固然欲振乏力,就连日军也不思进取,只以解围为大功。

而在战术上,两军的指挥官表现也是乏善可陈。

日军在是役只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加藤安政的守城。他以寡兵残城,在明军的围攻下独立支持了十三天,殊为不易。其他将领,包括加藤清正在内,都表现得十分差劲。

在蔚山之战开始时,一直到五万明军杀到城下,日军尚还茫然不知,警备工作之差令人叹服。若不是加藤安政反应快,及时把主力拉进岛山城,恐怕蔚山一战而定。而在西生浦的加藤清正,一直要等岛山千辛万苦派出使者,才发觉明军大至,其反应之迟钝,实在是够可以的。

而其他诸将更是不像话,在明知蔚山势危的情况下,他们仍旧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北上。若不是黑田父子站出来挑头,他们恐怕连西生浦都不会离开。即使已经越过彦阳抵达蔚山,这些战国名将们仍旧不敢主动上前,一直到明军开始溃退,方才大耍威风,去打一场太平拳。

就连太平拳,他们都打不好。史料里记载,这些日军一口气追出三十里,然后就停止了追击,放手开始抢掠明军遗留的物资——如果他们一直追着明军进入庆州,日军的防线将会大大拓展,而明军会一直溃退出庆尚道,再收拾局面将是千难万难。

这些人的表现,别说比不过加藤安政、黑田父子,就连加藤清正的仇敌小西行长都比他们积极。

日本人如此脓包,最后还是打赢了蔚山之战,那岂不是说明军的指挥官更加无能么?

未必。

明军的总指挥官杨镐不蠢,他虽非天才,用兵水准起码也在平均水准以上。在南原失守以后,杨镐单骑入汉城,着手部署防线,制止朝鲜君臣和麻贵的逃跑主义,最终力挽狂澜,很有名将风范。

而这位强将手下,也没有弱兵。明军这一次进攻蔚山,摆赛、杨登山、茅国器、陈寅、杨万金、陈愚闻、吴惟忠、李芳春、祖承训、解生等中层指挥官,均在自己的战线上打得有声有色。

名将、强兵,再加上对手屡屡犯错。可以说,在蔚山之战里,杨镐只要抓住其中一个机会,便可以奠定胜局。

但结局却是令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