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九章 东亚第一骗局(上)(第2/4页)

这个国际玩笑越吹越大,越吹越心虚,可又不能不吹。沈惟敬知道,如果他对石星说出实话,恐怕连大门都迈不出去就被砍死了。

怎么办?硬着头皮继续骗呗!

万历二十三年一月三十日,大明朝廷的册封团正式成立,以临淮侯李宗诚为正使,左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杨方亨为副使,带着沈惟敬、内藤如安与给秀吉的日本国王金印离开北京,前往日本。

李宗诚是开国元勋李文忠的后人,典型的纨绔子弟,派他出使,主要是看在他爹李言恭的面子上,可以积累点政治资本——万历也罢,石星也罢,都认为这是一趟美差,没什么危险,可以拿来送个人情。

册封使团最先抵达釜山的,是兵部和司仆室的两名官员,他们二月份到了釜山,通知小西行长大明册封使已经出发,让日军赶紧撤军,只留三百人在对马岛候旨。

小西行长与麾下诸将对这个喜讯反响强烈,欢呼雀跃。那两位官员一看,看来日本人是真打算退兵了,便回去写了封报告,极言日军将兵厌战思归,他们唯独忘了数数釜山港的船到底少没少。

册封使团接到官员报告以后,愈加放心,这才慢吞吞地打点行装,开始从北京进发,经辽东、朝鲜前往日本。

这个册封使团代表了天朝的脸面,带的仪仗又多,行进速度相当地慢。沈惟敬在队伍里实在是耐不住内心煎熬,他必须得先跟小西行长通通气,讨论一下怎么应付册封使团与秀吉。

于是他跟李宗诚和杨方亨说我先走一步,看看日本人准备的怎么样了。李、杨二人对日本毫无概念,看到沈惟敬这么忠勤,欣然允准。

四月十九日,沈惟敬先期抵达了釜山,远远地看到一个大明官员在营口等候,大惑不解,待走近了一看,才发现居然是小西行长。原来这位爷听说自己被授了一个指挥的衔,派人订做了一套大明官服,沐猴而冠,喜滋滋地换上衣服来跟沈惟敬同殿为臣呢。

沈惟敬气坏了,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搞这么一出。他身旁还有一个朝鲜官员黄慎跟着,不好多说什么,只得装模作样地跟小西和玄苏和尚吃了一顿饭,然后找了个机会两人单独对谈。

沈惟敬问小西行长,明朝皇帝那边我搞定了,秀吉这边你打算怎么办?

按说小西行长是个生意人,脑子应该极精明才对。可奇怪的是,小西压根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或者说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搞定秀吉,于是大手一挥,说交给我吧,保证等册封正、副使抵达的时候,一个日本人都不会留在釜山。

告别沈惟敬以后,小西行长在四月三十日返回日本,前往名护屋向秀吉汇报。

小西当然不敢把册封使臣的实情讲出来,他只挑好听的说,告诉秀吉大明虽然没全答应“秀七条”,但是却许了一个天大的好处,封秀吉当大明王,册封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秀吉听了,觉得大明王这名号也不错,十分欢喜,连连称赞小西干的漂亮。小西行长趁机进言,说在朝鲜的日军驻扎日久,都很疲敝,如今大明服软,割让朝鲜是早晚的事,不如先把他们撤回来。

秀吉满口答应下来。

到了六月二十六日,小西行长拿着秀吉的撤军令回到釜山,把其他驻朝将领都叫过来,开始分派任务。谁先撤退,谁后撤退;谁负责烧毁倭诚,谁负责准备接待,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一下子可惹恼了他的老对头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的营里,一直养着一个叫谭宗仁的使者。他是沈惟敬的副手,当初去加藤清正营里交涉,被软禁起来。加藤清正一直通过谭宗仁,与刘珽互相通信联系。加藤清正觉得,且不说这时候该不该撤军议和,就算是和谈,也该是自己的功劳,凭什么给那个药贩子?

于是他的第一军团坚决不走,对于小西行长一次又一次催促不予理睬。小西行长怕加藤扰乱和谈进程,派人通知册封使团,说有个讨厌鬼正闹着别扭呢,等我把他说服你们再过来,现在暂时请你们呆在汉城吧。

册封使团于是便停留在汉城,一停就是数月。北京那边的石星等得着急了,心想这大半年都过去了,连接触都没正式接触过,实在太不象话。每次他写信过去问,回答不是“风潮不顺”,就是“宫殿未成”,要么是“礼节未备”,总之有诸般理由。

万历皇帝和其他人就纳闷了,怎么日本到朝鲜,十几万大军横渡都没问题;从朝鲜到日本,怎么俩使臣就过不去呢?

这时候的石星,已经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在了和议之上,只能力排众议,拍着胸脯说绝无问题。他生怕拖的太久,和议之事又要生变数,赶紧派遣了兵备副使杨镐去朝鲜勘实,看看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