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四章 唇枪舌剑(第2/4页)

三月十六日一大早,沈惟敬把沈思贤留下押运粮草,自己与胡泽坐着一条板屋船,威风凛凛地返回明营。他对沿途把守的朝鲜将领说,谈妥了,日本人四月份就退兵,你们别把江截住。朝鲜人都大吃一惊,不是说沈游击一出手,这事一定会黄么?怎么还谈妥了?他们不敢隐瞒,连忙转告给柳成龙。

三月二十四日晚上,沈惟敬到了义州,在嘉山附近的小村子里休息。朝鲜国王李昖急巴巴地去见他。沈惟敬睡眼惺忪,穿着睡衣就来了。李昖顾不上计较这些,亲自试图说服沈惟敬不要和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沈惟敬听他费了半天嘴皮子,就一句话:我就是一个干活儿的,你去跟石尚书宋经略他们说去。”

朝鲜人真去找宋应昌去了,一见面便哭哭啼啼,说我国百姓都是中华赤子,倭寇杀我们如杀中朝的子女。你说当爹妈的,哪有不替自己儿女报仇的嘛?

宋应昌一看,如果不把话说透,这些实心眼的朝鲜君臣们估计非哭死不可,只得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我们根本没打算和谈,只是为了争取时间。当然啦,如果他们真有心投降,我们就在汉城留几个日本大将当人质,让我们的人去日本接受降表。

为了表示会谈的真实,宋应昌还透露给他们一些细节:比如小西与加藤之间的不和。明军对于这种情势,准备了两套方案,如果小西行长退兵,那么明军会继续围观,不予追击;如果加藤清正抗命顽抗,就往死里打。

还有一些话,宋应昌不方便公开说,便通过几位幕僚巧妙地转述给朝鲜大臣们:大明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日本人骗出城去再进行剿灭。现在之所以跟他们谈,完全是因为刘綎的兵还没到。等到刘总兵在二十八日渡过鸭绿江,我们便会动手。”

就这么反复唠叨,宋应昌总算是把朝鲜人的不满给安抚住了。

可他万万没料到,他这边安抚住了李昖,那边李如松和柳成龙又明火执仗地顶上了。

原来沈惟敬离开龙山以后,根本没进平壤城,溜着边儿直奔义州而去。这是对李提督极大的不尊重,惹得辽东将领们怒骂不止。李如松知道,这八成是宋应昌搞得鬼,不愿意跟他分享和议的功劳。

你会藏,难道我不会抢么!

恰好宋应昌这时候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在议和期间,不得擅自与日本人交锋。李如松当即委派了一个叫周弘谟的人,带着这份公文,举着李如松的旗牌前往汉城。

旗牌也叫王命旗牌,是皇帝赐给总督、巡抚或钦差大臣等的标志,表示这位官员身受王命,可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力。任何人见到旗牌,便等同于见到官员本人。

周弘谟扛着旗牌去汉城,只要稍微跟日本人搭上一句话,一份“协助议和”的大功劳便稳稳地算到李如松头上了。

周弘谟一路东进,很快抵达了前线坡州。这时候柳成龙与金命元在权慄营中议事,周弘谟大摇大摆过来,把旗牌往地上一戳,拿出宋应昌的公文,让他们参拜。

柳成龙一看周弘谟是去倭营议和,气登时不打一处来;他再一看公文,发现是要求不得擅杀日军士兵,更生气了。他很严肃地告诉周弘谟,这是你们带给日本人看的,我们可不拜。那份公文我们也不接受。

周弘谟也很生气。这旗牌和公文代表着李提督与宋经略的权威,你们胆敢不拜,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

两边谁也不肯让步,陷入了僵局。最后柳成龙和金命元一怒之下,拂袖离去。

周弘谟受了委屈,回头给李如松打了个小报告。李如松勃然大怒:这旗牌代表的是皇命,日本人这么顽劣见了都得拜,你们居然敢不拜?你们等着!

李提督旁边的李德馨吓坏了,赶紧让柳、金二人回来道歉。柳、金二人敢惹周弘谟,却不敢触怒李如松,只得巴巴地赶过去解释。他们到了门口,李如松在屋里装没看见,两个人只得忍气吞声等在外头,正赶上下雨,连衣服都被打湿了也不敢离开。

过了一个多时辰,李如松这才让他们进门说话。一进屋,柳成龙赶紧解释:我们不是不想拜旗牌,而是因为牌文里说不让打日本人,我们想不通啊。李如松哈哈大笑:这是宋应昌干的,可不是我授意。不过你们若是不拜,官司打上去,我也要被责备。你们还是给本官道个歉吧。

柳、金二人道了歉,又写了道正式公文说明情况,这事才算抹平。

可没想到,没过几天,又出事了。

有一天,柳成龙外出巡视,走到天寿亭的时候,忽然迎面看到查大受的家丁李庆驰马而过。两边打了个招呼,然后各赶各的路。

柳成龙到了招贤里,有三个明军骑手忽然从背后赶过来,喝问柳成龙是哪个。柳成龙报出自己的身份,以为能镇住他们,想不到这三个骑手冷笑一声,喝道:“抓的就是你!”一拥而上把柳成龙围住,拿铁锁长鞭抽他的马,逼着他跟他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