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上) 第十九章 南兵北兵(第6/6页)

李如松得到查大受的确认之后,终于相信汉城守敌不堪一击。李氏血液里的冒险因子在这时候开始发作,内心掀起了巨大波澜。再加上当时明军以及平壤、开城各处的综合状况实在太差,已经发展到李如松觉得无法再拖延进军汉城的地步,他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

一月二十六日清晨,钱世桢和其他明军将领发现,李宁、孙守廉、祖承训三名辽东将领带着李如松及各将的三千嫡系精锐急匆匆出了开城,李如松的五弟李如梅也在军中。

这支部队一路向西疾驰。沿途包括钱世桢守军迎上去询问,三员将领支支吾吾不肯回答,一抖缰绳离开了。

钱世桢还没回过神来,又看到李如松带着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等两千人也离开了开城。钱世桢问他去干嘛,李如松回答说去侦查敌情,还叮嘱其他人好生守住开城。钱世桢在心里大骂:你骗鬼呀!

在这里解释一下。家丁是明代中、晚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军事编制,是将领通过隐占、私役、招募等手段控制在手里的武装集团。这些家丁名义上属于官军编制,从朝廷开饷,却只听命于将领本人。当将领转任其他地区的时候,家丁也被允许跟随,实际上等同于将领的私人部队。家丁的多寡,被视为该将领的实力体现——李如松之所以在平壤网开一面,不想与小西行长硬拼,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希望自家实力受到损伤。

这两波人马共计五千人,将领全部都是辽东将领,士兵也都是诸将的家丁,抢功的意图昭然若揭。

此时已有早春迹象,温度回升,道路上的冰雪融化,雨水又多,泥泞一片十分难走。李如松所部涉水趟过临津江,晚上到了汶山,第二天早上抵达坡州。算上之前在此驻扎的六千人,明军在临津江以西一共聚集了一万一千人。

日军巡逻队的败战,刺激到了这位提督的功利心。既然敌人如此不堪一击,那还等什么呢!他如此急匆匆地上路,为的就是早日把收复三都的功劳拿到手。

日军巡逻队的败战,在汉城内同样掀起了轩然大波。

被明军斥候轻而易举地摸到了汉城城下,这对于日军诸将的刺激非常之大。石田三成等人认为应该立刻加强城防,但小早川隆景找到秀家,拽着大谷吉继说咱们可是约好了的。现在敌人已经逼近,我得出去迎敌。

秀家被小早川隆景逼得没办法了,只得答应。在讨论谁当先锋时,诸将都争先踊跃,小早川隆景眼睛一扫,淡淡道:“我虽老,颇有所思,今日之事请许我。”他的资格在这里一摆,没人敢争,于是先锋就这么定了下来。

汉城日军在出击之前,把四万部队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除立花宗茂外,麾下还有小早川秀包,共一万五千七百人;第二部分是宇喜多秀家率领的主力,其中包括黑田长政和加藤光泰等人,共计一万五千人;第三部分为守城部队,由小西行长、大友义统这两条丧家之犬负责。日军此次出战兵力高达三万余人,可谓倾巢而出。

之所以动员了这么大规模的阵容,是因为秀家认为明军主力即将前来,必须要全力一战,才能取得胜利。所有的日军将领都没想到,此时渡过临津江的明军部队,只有区区一万人而已,而且还没携带大型火炮。

立花宗茂本来负责外围巡逻,结果被明军钻了空子杀到城下,他十分羞愧,主动要求打头阵。有人质疑说他孤军深入,是否不够稳妥,小早川隆景拍拍立花肩膀,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立花家的三千人,能顶其他家一万人用。”

有了老大作背书,再没人质疑。于是立花宗茂带着三千人两百人担任先锋位置,先行出发;小早川隆景带领第六军团的一万两千多人尾随列阵,主将宇喜多秀家为最后一阵。

于是,明、日双方不约而同地在一月二十七日采取了主动攻势,双方从坡州与汉城同时向对方进发。坡州距离汉城一共八十里路,碧蹄馆恰好位于在这条路的中点。

在这个时候,无论是日军还是明军,都不知道对方出动的兵力,和自己意料的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