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上) 第十一章 李舜臣(上)(第3/6页)

新式龟船用120毫米厚的厚木板做成拱顶,挡住船首板、船尾板、底板及肋骨,没有裸露在外的舷板。还在外层木板上钉着许多锐利的尖刺和六角形的甲片防护。这个设计便从根本上杜绝了敌人跳上甲板的威胁——就算跳上来,也进不去船内。

龟船的形状为曲线,把这么厚的木板弯曲成一定角度,还要与其他部分保持密合,这在工艺上绝对是个挑战。李舜臣使用的是嵌接法,将外板分成许多短部分,彼此镶嵌,弯出弧度,再用竖板加以固定。

不过和后世想象的不同,龟船上并没有覆盖铁板,因为要制造出覆盖整个龟船表面的铁板,成本实在太高,而且重量也极其惊人,李舜臣暂时还不想发明潜水艇。

不用铁板还有一个理由。龟船是要在海上作战,时间一长,铁板必然会发生锈蚀,不堪再用。要知道,为了避免海水侵蚀,朝鲜木船连钉子都很少使用铁制,多采用木钉或者石灰制的黏合剂。

龟船内部是一个空旷的大篷间,左右船舷上是两道“信访”栏,栏头架上横梁,叫做驾龙。沿着横栏设有一个接一个的木牌,叫做偃防,大约高一米二八。这里是主要的作战区域,左右各设十二个炮口,龟头上还有二个炮口,龟尾也有一个。这样每一艘龟船,都拥有极其可怕的集中火力。要知道,在同一时期,日本最引以为豪的安宅巨舰上,也不过只装了三门炮而已。

龟船装备的武器有天字铳筒、地字铳筒、玄字铳筒、黄字铳筒、大胜字炮、小胜字炮、蒺藜炮、大发火筒、大碗口筒、中碗口筒, 弹丸有长片箭、铁弹丸、大将军箭、将军箭等。此外还有鸟铳、双管铳筒。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

龟船在舰首还有一个伸出来的“龟”头,也叫龙头。这个龙头一般用于喷射硫磺气体,制造烟雾来扰乱战场。龙头里还放有一门火炮,这门火炮不是用来远程射击,而是当龟船贴近敌人战舰时,用于抵近轰击的。在接下来的海战中,这一龙头屡立奇功。

李舜臣还重新规划了龟船的尺寸。龟船的长度约为三十五米,宽度达到了十一米,跟比起传统船舰的狭长外形,龟船看起来更胖,前后与左右两条轴线的长度比很少。这种设计比传统战船平衡性更好,无论两侧火器怎么发射,都不至于倾覆船身。

龟船的船头也作了调整,不再是传统减少海水阻力的锐角,而是一个宽大平面。这个设计虽然减慢了龟船的行进速度,但却可以保证在小范围内迅速调头——海战之中,谁的调头速度快,谁就能掌握胜机。宽平面的船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迅速贴近敌船,方便龙头抵近射击。

龟船的底层安放了两排共二十支船桨,每撸四人,让它保证有足够的机动能力,达到均速四节,全速七节。

从这几个特点可以看出,李舜臣的设计思路十分明确,即:将技术兵器集中使用,强调瞬间破坏力和高机动性,同时限制敌人进行接舷战和肉搏战。说白了,就是我能打你,你打不着我。

龟船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可它也有个致命的缺点:贵。制造一艘龟船上,要配备大量的火炮、操作手,还要消耗大量的铁、铜资源。如果想要打造一只龟船舰队,其消耗量绝不是一介全罗道水使所能承担的。

李舜臣这么忙忙碌碌地忙活了一年,终于赶在壬辰年四月初让第一条龟船下水,并进行了短暂的炮火试射。因为试水地点位于左水营,因此这种船又被命名为左水营龟船。

他当时还不知道,就在龟船下水几乎同时,日军第一军团气势汹汹地横跨大洋,进抵釜山港。龟船的生日,便是宿敌出现的日子,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吧。

壬辰年四月十三日,日军在一天之内攻陷釜山港与附近城镇,驻扎在巨济岛上的庆尚道水使元均惊慌出逃,然后在加德海域自沉船舰。做完这件蠢事,元均走投无路,便派了副手玉浦万户李云龙,独自驾船前往丽水去找李舜臣求援。

这个时候,日军已经开始在庆尚道攻城拔寨。对此,李舜臣早已作好了心理准备,他和右水使李亿祺很快达成共识,把全罗道两支舰队集结在丽水附近洋面,保持随时可以开拔的状态——至于那条新生的龟船,也被随军带来,还特地任命了一名防踏龟船将,专门指挥。

李云龙见到李舜臣,没提元均的丢人事,只是含糊地说元均力不能支,退至露梁海域,等待援救,催促李舜臣早点出动,给敌人迎头痛击,否则大事不妙——他倒真好意思说。

李舜臣麾下诸将听了,都热血沸腾,振臂高呼要去打击倭寇。李舜臣这时站起来,开口说道:“我再想想。”然后就解散了。诸将本来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上阵,一口杀气却却李大人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