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治理蝗灾(第2/2页)

几句话就会让你肝儿颤!

事实上,倪若水在接到回信后,确实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在他看来,姚大人实在已经给了自己很足的面子,如果这些话要是直接捅到皇帝陛下那里去,相信倪若水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倪若水快速行动,全力投入到了灭蝗运动中去,经过一番捕杀后,据统计汴州境内死掉的蝗虫大约在14万担左右,还不算死在河里的。

成果是卓越的,功劳是显著的,姚崇是很高兴的。

但皇帝陛下却是有些犹疑的!

虽然山东地区的治理蝗灾卓有成效,但对姚崇所采用的方法,反对之声从来没有间断,他们的理由依然是担心天人不和,怕会出现报应,搞的李隆基都有些疑神疑鬼。

为了使自己彻底安心,李隆基决定找姚崇问问。

而姚崇则明白,一切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在皇帝那里,从源头切断才是根本,如今这个源头是不能采取极端措施切断的,和对付倪若水一样,姚崇这次依然想通过语言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只不过这一次不能是具有杀伤力的话语,而是要通过语言的的感染力来打消皇帝陛下的顾虑。

“这些腐儒们实在不懂得变通,臣难道不知道天人和顺的道理吗?但有时候迫于形势必须要采取权宜之计。”

姚崇的开场白,其实是在自己和皇帝陛下之间找到一种可以沟通的话题,那就是皇帝陛下的顾虑并没有错,而自己提出的治理蝗灾的方法是迫不得已。

只要找到共通之处,接下来的问题一切好谈。

“他们都在说爱卿不懂得天人和顺的道理,朕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看来朕的想法错了?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过治理蝗灾不及时最后发生惨剧的教训。北魏时,山东地区也是蝗灾泛滥,那个时候他们的国君可实在没有陛下英明,结果不忍捕杀,反而使百姓们受灾,最后庄稼被蝗虫糟蹋殆尽,百姓的牲口竟然发展到互相啃毛的境地。”

姚崇说道这里,故意停住,然后用他那双老谋深算的眼睛不断向上瞟着李隆基。

“爱卿继续说下去!”

姚崇清了清嗓子,然后缓缓的说道:“现在山东地区的百姓没有多余的粮食,如果任由蝗灾泛滥下去,恐怕百姓们会逃光。现在虽然未必能把蝗虫彻底消灭干净,但总比看着它们一点点吃光庄稼要好。”

姚崇一边说着,李隆基一边不住的点头,但目光中依然透露出一种犹疑。

在官场中混迹多年的姚崇,实在是太明白皇帝陛下此刻需要的是什么,他更明白皇帝陛下那犹疑眼神背后的含义,所以他接着说道:

“臣知道陛下好生恶杀,此事不需要出敕,容臣出牒处分即可。若不能成功治理这次蝗灾,臣的一切官职尽可削除。”

“敕”是指皇帝下命令,“牒”是指宰相下令,姚崇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告诉李隆基:千万重担我一个人扛!您只需要站脚助威。

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一切就此搞定。

这次治理蝗灾不仅卓有成效,使百姓们避免了流离失所,同样也让所有人看到了姚崇那让人敬畏的决心,但对于姚崇而言,四年的宰相生涯能够让他博得千古贤相的名声,依靠的绝不仅仅是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事实上,处理政务的非凡能力才是缔造姚崇贤相名声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