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鏖战洛阳(第3/10页)

铁桶阵!名副其实的铁桶阵!

在他看来,自己布置的这个防守体系很科学、很合理,李世民是绝对打不透的。事实上,这个布阵是很不合理、很不科学的。

打仗这个行业,讲究的是寸土必争,王世充将所有的宝都压在了这几个据点上,而放弃了其他地方,其实是很不高明的。

洛阳属于四战之地,不像长安那样有潼关据险,更不像四川那样有剑阁可以当关,如果想要守住洛阳就必须扩大防守的面积,从而减轻洛阳的压力。

当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其实,以王世充手中的兵力,足可以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可惜他并没有这样做。所以,王世充在不经意间,将战争的主动权让给了李世民。

面对王世充的铁桶阵,李世民也做出了部署。针对洛阳周围的形势,李世民决定采用挤压式的打法,分五路大军进逼洛阳。

第一路:部将史万宝统领两万精兵从宜阳方向(今河南宜阳西),攻占龙门(今河南洛阳南),切断洛阳和襄阳之间的联系。

第二路:部将刘德威统领两万精兵东出太行山,围攻怀州,切断洛阳与虎牢关地带的联系。

第三路:部将王君廓统领两万精兵,进攻洛口仓,切断洛口仓到洛阳之间的粮道。

第四路:部将黄君汉统领两万精兵,向南进攻回洛仓(今河南孟津县东),切断洛阳与回洛仓之间的粮道。

当然,第五路大军就由李世民自己统率,死死地咬住身在洛阳城的王世充本部。

可以说,李世民为了拿下洛阳,特意用五路大军编制了一张网。李世民的意图很明显,用这张网死死地罩住王世充,让他动弹不得。现在网已张好,开始捕鱼!

这五路大军虽说各有各的任务,但是最关键的两路军其实是王君廓和黄君汉这两路。

洛阳城的主要粮食供应基地是洛口仓和回洛仓,切断这两个地方前往洛阳的粮道,那洛阳城里的人就得勒紧裤腰带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更何况打仗这差事,比一般的工作更加消耗体力,没有饭吃,那可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洛阳的形势,其实是很不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世充越来越感觉到洛阳似乎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稳固,让人家断了两个粮道,这个问题很是令王世充头痛。说一千道一万,谁让你当初放弃这么一大片土地,让李世民撒了欢地折腾。

命运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时候机会一旦错过,就永远不会再来。

心存幻想

缺粮的日子是十分难受的。

即使意志再坚定,也架不住肚子咕咕地叫。于是洛阳周围,曾经依附于王世充的一些郡县开始纷纷倒戈,投降了唐朝。洛阳逐渐地变成了一座孤城。

王世充本以为李世民会率领主力大军,直捣洛阳城下,然后开始一场攻城战,如果这样,即使洛阳是座孤城,但是凭借洛阳城坚固的防守,也完全可以抵御唐军,然后等唐军疲惫时,再搞个突然袭击,到时大获全胜。

可惜,这一切都是假设。

事实告诉我们,过分依赖主观意识的判断,其实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李世民不仅没有率大军攻洛阳,反而在洛阳北边的北邙山安营扎寨,准备要打一场持久战。

既来之,则安之。王世充我会陪你玩到底。

这一下,王世充傻了眼。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来了个“坐地泡”。最关键的是,李世民耗得起,王世充耗不起。

长安方面可以源源不断地给李世民运送粮食,而自己却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王世充甚至后悔当初自己怎么会占了洛阳这个倒霉地方。面对如此现状,王世充也只能是一声叹息,此时他既没有决战的勇气,也没有守住洛阳的信心。

但王世充能够占据洛阳,成为一方霸主,依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事实上,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王世充还是想出了一个保住洛阳的方法。至少在他看来,这个办法是可行的。

什么办法?求和。

八月十日,在撑了将近一个月后,王世充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主动出击。当然这次出击,并不是准备和李世民进行决战,而是谈判求和。

王世充列阵于洛阳城西北的青阳宫,这里和李世民驻扎的北邙山,仅有一河之隔,在这里他准备好好地做一下李世民同志的思想工作。

“秦王殿下!隋朝已经灭亡了,李唐占据关中,我占据洛阳,我并没有向西侵略唐朝,现在秦王殿下率领大军来到洛阳,是什么用意?”在我看来,这是纯粹的废话。先前两家在局部战场的摩擦,难道是在进行访问交流?

李世民的回答很简单:“现在所有的人都敬仰我大唐,唯有你不把大唐放在眼里,所以我才率领大军前来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