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平定秦凉(第5/7页)

面对薛仁杲目前的情况,李世民开始积极谋划一举歼灭西秦军的作战计划。有的人认为应该集中优势兵力,猛攻高城,薛仁杲必然顶不住。也有人认为,大军应该对高城缩小包围圈,但是围而不打,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西秦军不攻自破。

李世民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针对上述两个作战方案他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第一种方案,薛仁杲虽然缺粮,但是如果猛攻高城,西秦军也许会作垂死挣扎,到时鹿死谁手也不好说。

第二种方案,如果只围不打,西秦的援军到来该怎么办?到时可能就会陷入前后夹击之中。

那怎么办?打也不能打,围也不能围,难道真和薛仁杲在这耗到头发白了不成?李世民的回答是:不!

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决战地点:浅水原!

再战浅水原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决战并不意味着猛冲猛打,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为此,李世民做了精心的部署。

首先,派遣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面布阵,引诱宗罗睺出战。之所以将这个任务交给庞玉,是因为庞玉有个很突出的优势———骂人!相信在庞玉同志花样翻新的骂声中,宗罗睺一定会被惹恼。

李世民特别交代庞玉,如果宗罗睺出战,只许败不许胜,只要牵制住宗罗睺就可以。

此战的关键点在于,李世民什么时候出场?答案是:该出场时自然会出场。

十一月十二日,庞玉列阵浅水原南。

开骂!

“宗罗睺大马猴!”

“宗罗睺小猕猴!”

……

声音此起彼伏,合辙押韵。

这怪不得别人,只怪宗罗睺同志的名字实在太有趣。实际上,宗罗睺是个很有涵养的人,知道这是在引诱自己出战,这么长时间以来,唐军都像缩头乌龟一样,难道今天李世民的脑子进了水。不对,其中必有蹊跷!所以宗罗睺决定,暂不出战,静观其变。但是很快,宗罗睺就看到了一个令他火冒三丈的场面。

庞玉的花样实在太多,针对宗罗睺名字的特点,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猴子,而且在猴子的胸前挂个牌子,上边写着三个大字:宗罗猴,更可气的是,庞玉让军士拿个锣站在旁边。镗呤镗呤镗!两军阵前,耍你个“宗罗猴”。

士可杀!不可辱!这一次,宗罗睺真的愤怒了。“传我将令!出兵进攻唐军!”宗罗睺开始用骑兵部队猛烈地冲击庞玉的阵型, 步兵紧随其后。

庞玉奋力死战,但是且战且退。他并没有忘记李世民的交代,他相信在李世民的交代中,蕴藏着一个绝对可以打败宗罗睺的计划。

到现在为止,庞玉很好地完成了李世民交给他的任务。虽然且战且退,但是阵型保持得依然完好。

宗罗睺是一员猛将,但军事水平绝对不行。他没有看出庞玉是在有意识地主动撤退,而不是打了败仗溃退而逃。

怎么区分?看阵型。溃退而逃绝对不会将阵型保持得依然完好。

所以宗罗睺继续穷追猛打,全神贯注地穷追猛打。他的惨败就在于太全神贯注!

前边我们说过,庞玉在浅水原南边布阵,也就是说宗罗睺是面朝南进行作战。在这里我再一次提醒大家:浅水原是一大片平坦的开阔地。薛仁杲可以从背后袭击刘文静,李世民为什么就不能从背后袭击宗罗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宗罗睺回身迎战时,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身先士卒率领数百名骑兵,迅速地冲进宗罗睺的阵中,用骑兵冲击步兵,那简直就是势如破竹,加上庞玉的背后夹击,宗罗睺的阵型一下子就乱套了。

打仗不怕人少,就怕自乱阵脚。史书记载:罗睺士卒大溃,斩首数千骑。一下子损失了几千人,宗罗睺彻底懵了。更要命的是退向高城的路已经被堵死。情急之下,宗罗睺决定向折摭城撤退,毕竟自己的主帅薛仁杲还在那里。宗罗睺虽然想得不错,但是李世民是不会给西秦军以任何喘息机会的。李世民下令:全军进击折摭城!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

李世民深深懂得一鼓作气的道理。

但是就在李世民准备向折摭城发起猛烈的冲击时,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这个人就是窦轨。窦轨认为,虽然宗罗睺战败了,但是薛仁杲在折摭城的主力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贸然进兵,恐怕于己不利。窦轨是李世民的亲舅舅,平常对这位亲舅舅,李世民一向是毕恭毕敬。但是现在,李世民作为战场的主帅,知道不能顾及长幼之礼,如果失去战机,一切都将无可挽回。李世民对窦轨只说了八个字:破竹之势,不可失也!然后他率领大队人马,向折摭城蜂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