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称帝开唐(第5/6页)

宋老生曾经离开霍邑城不到三里,李渊就从背后断了他的归路。李渊能够想到,薛举为什么就想不到?薛举能够拉起一杆子人干革命,那绝对不是白痴,何况高城附近是一马平川。

最重要的是刘文静有骑兵,薛举也有,而且其装备和作战能力不比刘文静的差。所以当刘文静带领八万唐军继续敲锣打鼓地前进时,薛举的骑兵已悄悄地从背后抄了刘文静的归路。

不好!腹背受敌!晚了,一切都晚了,纵使刘文静插有双翅,也断难飞出重围。

先前被唐军骑兵冲击得不断后退,也是薛举耍的一个花招,目的就是把你引出来。

八万唐军此刻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薛举军压得逐渐成了一张大饼。八大总管奋力死战。

蔺兴粲战死!

慕容罗睺战死!

李安远被俘!

刘文静在乱军中试图组织队伍抵抗,但很快被密集冲锋的薛举的骑兵部队冲散,唐军士兵被一个个地砍倒。刘文静毫无办法,神情似已呆痴,他的心在滴血。

一名卫士拉着他的战马,在一百多名士卒保护下向南奔逃。绝大多数队伍都被打散,只有刘弘基还掌握着一支三千来人的步骑,他不断呵斥着,令队伍向南撤退。

这支且战且退的队伍很快引起了薛举的注意。“追上去!一个也不能让他们跑了!”薛举的声音坚定有力。他派来了数千名精骑对唐军进行追击。无奈之下,刘弘基只好用弓箭来阻击敌人的攻势。

薛举的骑兵也不着急,利用马力的优势,绕着这支队伍不断地打圈,时进时退,引诱唐军不停地射箭。当唐军的羽箭终于耗完后,西秦铁骑便蜂拥而上,来回冲杀,很快将刘弘基这三千人冲散。

刘弘基在与两员敌将对杀时,坐骑从后面中了一刀,他和坐骑几乎同时倒地,被五六名敌兵一拥而上,死死地按在地上。那一刻,他紧闭双目,万念俱灰。刘弘基是李渊手下老资格的将领,宋老生就是被他一刀结果了性命。而今天他却被薛举活捉,命运真的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浅水原之战,唐军彻底惨败,付出了四万唐军阵亡、两位总管阵亡、两位总管被俘的代价,更要命的是现在李世民还在高城内。面对刘文静的惨败,他该何去何从?薛举大军进逼高城,对于李世民,能活捉就活捉,活捉不了就带来首级,总之,不灭了唐朝,誓不回军。

此刻的薛举就像一头冲出牢笼的老虎,也许憋得太久,想一口吞掉李世民。

撤退

当李世民听到刘文静战败的消息后,他勉强拖着病体站起身来。

“刘长史向何方撤退?”李世民问身边的护卫。

“回禀秦王!听探马来报,刘长史一路向南而退!”

“向南而退?”李世民皱紧了眉头。

按照正常情况,刘文静打了败仗,应该退回城里,为什么要向南而退?李世民的脑子开始飞速地旋转。

忽然,李世民的眼睛射出了一道精光,传我将令!放弃高城!退回长安!

是的,李世民的判断没错。刘文静向南而退,是想逃回长安,而他不撤回高城内,是因为他已经没法撤回高城。唯一的理由就是:刘文静受到了薛举的前后夹击。

刘文静想逃回长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高城内的李世民便成了孤军。指望李世民率领高城人民与薛举浴血奋战,白痴才会那样想。

李世民勉强支撑病体来到城楼上,指挥守军打开城门,接受败退而归的唐军入城,随后他便看到了不远处薛举的人马正向高城杀来。

李世民才是薛举真正的目标,打败刘文静在薛举看来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放箭!不要让敌军靠近护城河!”李世民急忙命令道。就这样靠着弓箭的威力,李世民逐渐顶住了薛举的进攻。

太阳逐渐西斜。一通猛攻后,薛举也是人困马乏,他下令停止了攻击。反正高城现在已经是一座孤城,看你李世民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原地休整,明日再攻!但是薛举万想不到,就是他的这个决策,挽救了李世民。

逃出重围,就在今夜!

入夜后,李世民令唐军做好了可供三五餐吃的饭食,除了晚餐,其余都作为军粮装好带上。深夜子时,三万多将士口衔箭杆,马蹄裹布,从东门分批撤退。也许薛举的人马实在太累了,当李世民从他的身边经过时竟然毫无反应。由此可见,劳逸结合是多么的重要。

李世民就这么侥幸地撤回了长安,不,应该说是逃回。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十分信任自己的父亲。

平生从无败仗,这是李世民的第一败,当然他并不知道这也是他的最后一败。

面对着跪在地上的李世民、刘文静、殷开山以及那些剩下的总管时,李渊轻轻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