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进军长安(第3/8页)

所以接下来就有人开始反对裴寂,反对的人是李世民。

“此言差矣!请问裴大人,突厥人真要是想进攻太原,为什么不就近攻取离他最近的马邑,而舍近求远深入腹地攻取晋阳?”

“这个……”裴寂一时语塞。

“我认为,刘武周和突厥人表面联合,但实际上他们是互相猜忌,就好像我们和突厥联合一样,双方是出自真心的吗?”李世民的话掷地有声。

“而且,现在朝廷已经派兵拦截我们,如果就此撤回太原,必然会涣散军心,弄不好会出现军队哗变的情况,那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是啊,二弟说得有理。现在我们四周的敌人都很强大,如果撤军,到时腹背受敌可怎么办啊?”李建成补充说。

“请父亲放心,等雨停了,若不杀了宋老生和屈突通,孩儿愿以死谢罪!”

“我和二弟同愿以死谢罪!”

这就是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一位伟人曾经对年轻人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将是你们的!千古不变的真理。

李渊看着两个宝贝儿子信誓旦旦的样子,心中不禁一阵激动。他知道,此刻自己绝不能后退一步。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在特定的环境下,后退就是死亡,前进才会有希望。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我不是不听你的,不按你说的去做,我能力不够啊。)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能力不够,中途会做不下去,而你还没做只是嘴上说啊。)

至言哉!

决不后退,继续前进。我意已决,今后凡有言后退者,定斩不饶!此时的李渊就像古罗马的角斗士一样,面对眼前凶猛的野兽,他已做好决战的准备。战则胜,不胜则死!

但是对于突厥人袭击晋阳的消息,无论其是真是假,还是要认真对待。李渊决定让刘文静再次出使突厥,想方设法地稳住突厥人,哪怕献上无数的金银财宝。

对付宋老生

刘文静走后,李渊迅速部署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攻取军事重镇霍邑。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想要攻取长安,必须从霍邑经过。而且当时的时局对李渊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随后攻克张掖、敦煌等地,拥有河西五郡之地。

金城人薛举自称秦帝,立其子薛仁杲为皇太子,随后攻取天水郡,对关中地区虎视眈眈。

而东边的李密,自从和李渊结成同盟后,率军猛攻洛阳,隋将王世充屡战屡败,杨广命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士雄率领精兵三万人讨伐李密,但是这位仁兄很不走运,率军走到河间时,碰上了窦建德的起义军,结果被打得大败,薛士雄只率领数十骑兵逃回了涿郡。

这几件事情的发生,使当时的局势一下子向着有利于李渊的方向发展。首先河南、河北的隋军主力,被李密、窦建德等起义军牵制在洛阳一带,无暇西顾。而长安的代王杨侑为了防备薛举、李轨进攻关中地区,不得已从长安附近抽调了五万精兵防守西线。

这样一来,身在霍邑的宋老生和河东的屈突通,就像武大郎爬杠子一样,上下够不着地悬在了那里,既得不到东部洛阳的增援,也得不到西部长安的支持。

所以李渊决定,趁此机会,拿下霍邑。

霍邑之战,是李渊起兵后,第一次与隋军正面较量,此战干系重大,打赢了取得开门红,那么后边就很有可能一鼓作气地打到长安,如果打输了,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抱着铺盖卷回家。

这一战,李渊高度重视。为此,李渊特地让女婿柴绍带领侦察骑兵到霍邑城下侦察宋老生的军情。

柴绍带着骑兵到了霍邑城下,不仅仅侦察敌情,我们的柴绍同志,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诱宋老生出战。

柴同志,你疯了?你这个把人要跟人家PK吗?

不,我没疯。如果他出战,我就跑。

跑?

是的。只要他出战,说明他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我岳父此战必胜。

他如果不出战呢?

不出战?嘿嘿!凭着我柴绍讨敌骂阵的功夫,只要他能忍受就行。

随后,柴绍让士兵开始高声叫骂,当然在叫骂的过程中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

“老生!老生!老豆花生!”

“老生!老生!别老生啊!养不起啊!哈哈!”

……

宋老生的确很勇猛,当然也很无谋,听到柴绍的叫骂,下令出战,只是他连战马还没跨上,柴绍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哼!有本事别跑啊!

我当然要跑,因为我完成了任务,我的任务就是了解你的特点。

柴绍将侦察到的情况如实向李渊做了汇报,当然也将宋老生的特点告诉了李渊。“此人只是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然出战,战则擒之!”柴绍的话令李渊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