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各不相让(第3/12页)

所以成大事者必定有过人之处,有的靠智慧,有的靠勇气,而窦建德靠的是情义。

后来没过多久,山东发生了大饥荒,窦建德看到很多百姓过的是一种水深火热的日子,就对孙安祖发了一通感慨说:“文皇帝(隋文帝)在时,过的那是太平盛世的日子,而今调兵征伐辽东,都被高丽人所打败。现在到处都是灾荒,皇上(隋炀帝)却不知道体恤百姓,还亲自征伐辽东,再加上以前年年东征西讨,留下的战争疮痍还没平复,如果现在起兵造反,只怕隋朝的江山不会再稳固几天啊,我认为大丈夫如果不死,就要想着立大功,不能总做逃亡之人。我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面积广大有数百里,地势纵深,可以逃难,应该多聚集一些人,等到天下有变故时,肯定能建立功业。”

经过窦建德这么一忽悠,孙安祖顿时热血沸腾,反正大不了是个死,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咱们干了!

随后,窦建德帮助孙安祖聚集贫困农民和拒绝东征的士兵几百人,占据漳南县方圆数百里的高鸡泊,举兵抗隋。孙安祖自称将军,号“摸羊公”。

“摸羊公”这个称号,是孙安祖自己封的,因为孙安祖在家乡时,手脚不干净,总是深更半夜地到人家里偷羊。孙安祖并不避讳这件事,所以在起事后,干脆就叫“摸羊公”,充分发扬当年“摸羊”的精神,将造反事业进行到底。

只是这一次摸的不再是羊,而是隋朝的江山。

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老百姓,只要皇帝、官员们能够稍微对他们体贴一些,相信再苦再难,也没有人愿意造反。自古以来,都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这一次,窦建德也是不得不反,因为官府杀害了他的全家。

当时,清河鄃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纠集百余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率千余人在清河一带起义,往来漳南一带,所过之处烧杀抢掠,也许是敬佩窦建德的人品,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他们唯独不去骚扰窦建德所在的村落。

就这样,他们把窦建德给害惨了。郡县怀疑窦建德与他们私通,逮捕并杀害了他全家。

为什么要杀我的全家?他们有何罪过?

愤怒的窦建德仰天长啸,那一刻,一个铁血男儿的心在滴血。

于是从那一刻起,窦建德发誓与隋朝势不两立。随后窦建德便率麾下二百人投奔了高士达,自称东海公。

高士达任命窦建德为司兵。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杀害,其部数千人尽归窦建德。从此,窦建德势力渐盛,壮大到万余人,仍然往来于高鸡泊中。窦建德倾身接物,能与兵士同甘共苦,兵士为其尽效死力。

“爹娘,孩儿一定为你们报仇雪恨,你们安息吧。”

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隋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攻打高士达。

高士达认为自己智略不如窦建德,便以窦建德为军中司马,让他指挥作战。窦建德掌管兵权后为了表达对高士达的知遇之恩,让高士达留下看守辎重,自率精兵七千人前去抵抗郭绚。

面对多于自己数倍兵力的郭绚,如何才能打败他呢?窦建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知道,以自己手头这点兵,想要跟郭绚硬拼,无异于自寻死路,可是有什么好办法呢?他忽然想到了三国赤壁之战时黄盖的诈降计。窦建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后,窦建德假称和高士达不和投奔郭绚。可是郭绚却有所疑虑。

这个时候就要看高士达是如何配合的了。看来古今骗术中,“托儿”这个角色扮演的好坏是很重要的。

高士达“打托儿”很有水平,他四处宣称窦建德背信弃义投降隋军,并将俘获来的一名妇女,当做窦建德的妻子,在军中杀掉。而窦建德这一边派人给郭绚递上降书,并说自己愿意作为先锋,带郭绚去攻打高士达。

就此窦建德、高士达两个人,一里一外,成功忽悠了郭绚。

郭绚相信了窦建德的话,率兵与窦建德相会,准备共同攻击高士达。郭绚遂放松了对窦建德的戒备,窦建德抓住战机,向郭绚发起突然袭击,大破郭绚军,杀数千人,获马千余匹,并将逃跑的郭绚斩首。自此,窦建德所率的起义军兵威大振。

郭绚兵败后,消息传到了江都,杨广怒不可遏。区区高士达、窦建德草寇之流,都摆平不了,你们怎配做我大隋王朝的臣子,真是一群废物。杨广的眼中喷射出了愤怒的火焰。

不过愤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要想解决高士达、窦建德,就必须派出比郭绚更加能征善战的人。想来想去,杨广决定派手中的王牌将军杨义臣出马。

杨义臣的确是个猛人,一出马便首先在清河解决了张金称的部队。可是接下来他所做的事,很是不得人心。他把俘虏的义军全部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