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从贵人到太后:26岁慈禧掌控大清(第6/16页)

皇后一直没有怀孕,懿贵妃长出一口气,但这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

因为玫贵人生下了一个儿子。

玫贵人一直是个心机很重的女人,在这一点上甚至并不比懿贵妃差。在与懿贵妃第一次斗争中落败后,她审时度势,表面归顺,暗地里却一直在积蓄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亲近咸丰,偷偷地怀孕,然后在咸丰的保护下顺利地生下儿子。咸丰大喜,立即封她为嫔,并打算在皇子满周岁时进一步加封为妃。

消息传来,懿贵妃勃然大怒,真是小看了玫贵人了,竟然被她钻了空子!一旦她的皇子长大成人,凭玫贵人的心机,一定是将来太子人选的有力竞争对手。决不能让这个孩子平安长大!

虽然在铲除丽妃和云嫔的过程中,玫贵人都功不可没,帮了自己一把,但如今的懿贵妃已经具备了对敌人毫不留情的手腕和心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铲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一个歹毒的计划在懿贵妃心里形成了。

她又拿出自己所有的钱,用巨资收买了玫贵人的贴身宫女,让她在婴儿食物中掺进慢性毒粉,几个月后,玫贵人孩子夭折,咸丰的第二个儿子终于就这样离他而去了。

玫贵人知道是懿贵妃下的毒手,但是她在咸丰面前的哭闹已经换不来结果,在处理朝政上,咸丰已经无法离开懿贵妃,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咸丰的意思是玫贵人少安毋躁,以后还有怀孕机会,下次哪怕是送出宫去,也一定会让孩子平安成长。

咸丰的计划是完美的,可是,他不能理解一个女人痛失孩子的那种心痛,玫贵人有冤无处申,加上出身低微,宫里连对她表示同情的人都没有,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怨恨,玫贵人脾气越来越暴怒无常。咸丰一向是个只找乐子的人,觉得她不可理喻,跟丽妃一样,也任她自生自灭。

有句话说,要一个女人的命的不是后悔,而是想不通。从丽妃到玫贵人,再一次印证了这个道理,她们都是想不通的人,因为想不通而残害了自己。在后宫,一个要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想不通也得想通,你不能指望让皇帝来让你想通。皇帝回到后宫是来寻找放松的,他还指望你去安慰他,而不是要他来安慰你。

就这样,懿贵妃成功地实现了她的目标,她已经在嫔妃争斗中一骑绝尘,打遍后宫无敌手,成为了后宫事实上的皇后,宫里其他的嫔妃再没有怀孕。而懿贵妃也一直没有放弃她的防备,成功地让咸丰断子绝孙。以至后来咸丰剑走偏锋,宠幸了一位宫女,宫女意外受孕,通过情报网,这个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懿贵妃耳朵里,宫女的生死在宫里是基本没人管的,懿贵妃就派人将宫女连同她腹中的胎儿一块儿毒杀。

而咸丰的生命也将走到了尽头。

1861年7月,31岁的咸丰皇帝一命呜呼。他死亡的原因在史料中存疑,有人认为他是服用春药过度,也有人认为繁重的朝政国事让他心中郁结,盛年早逝。无论怎么说,皇宫里即将迎来一位新的主人。

他就是懿贵妃的儿子,四岁的载淳继位,年号祺祥。在死前,咸丰似乎预见到了将来无人可以压制住懿贵妃,不仅规定由自己生前最亲近的八位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皇帝,还给了皇后钮钴禄氏一道密旨,如果将来懿贵妃图谋不轨,你可以将懿贵妃处死!

而为了防备八大臣挟持年幼的皇帝,咸丰又同时给了懿贵妃和皇后复核朝政的权力:八大臣议定的事项,还必须通过皇后和懿贵妃同时盖章签发才可生效。

所以现在,皇权争斗的焦点集中在后宫和权臣之间,双方都想收回对方手里的权力,看谁下手快。

懿贵妃发挥了冷静和识人用人的特长。谁是目前的敌人,谁是可能的朋友。她首先解决了这个权斗的首要问题,同在后宫的皇后钮钴禄氏当然是联合阵线里的人,但懿贵妃的眼光并没有只局限在后宫内,她在朝中找到一个强势人物——恭亲王奕(xīn)。

奕是咸丰的亲弟弟,当年的咸丰就是在击败他后继承皇位的,为了防备奕,咸丰并没有将奕排在八位顾命大臣之列,而懿贵妃清楚地知道,奕在朝中拥有很大的权势——他的身后有一个最广大的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就是新兴的汉人官僚,按照祖制,朝廷的统治基础一直是满人官僚,对汉臣处处戒备,而奕是比较“开明”的,他的身边团结了一批新兴的汉臣。他们热衷“洋务”,力求改变,已经有实力取代保守腐败的满人官僚集团,成为朝廷新的统治基础。

懿贵妃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在后宫危急的时刻,就像当年起用曾国藩对付太平军一样,可以联合恭亲王,用“议政王”的无上头衔,换来他对后宫的支持,发动政变,一起干掉八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