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辽西那些窝棚(第6/15页)

黑土地一连串的胜利,蒋介石头脑有些发胀。另外,他也是看了个火候:从6月7日12时起,东北停战15天。

难道蒋介石忘了,1月13日午夜东北第一次停战生效后,共产党不是照样攻占了营口吗?

6月7日,林彪命令1师和2师,由1师师长梁兴初和政委梁必业统一指挥,坚决吃掉这股突出孤立的敌人。

这是四平撤退后,民主联军第一次主动出击。这一仗的胜负,不仅是一块战略要地的得失,而且将对国共两党在黑土地上的前途产生影响。胜了,共产党人将会从四平战后的疲乱中缓口气,恢复振作一下军心士气。败了,就会在普遍的悲观失望情绪上,再压上一块沉重的乌云,处境将会更加困难。

8日3时开始攻击拉法,拂晓即结束战斗。

用梁必业老人的话讲:趁暗悄悄摸近,一家伙就冲进去了。

新站打僵了。

9日2时,1团、3团和5团如法炮制,国军已有准备。3团受阻,1团镇东南角被顶住。5团突入镇内,伤亡很大,不能前进,由2团接守阵地。天亮后强行攻击,守军拼死抵抗,不断实施反击,双方胶开厮杀。

飞机不断向守军空投弹药食品,88师增援部队已赶至老爷岭,与打援的4团接火。援兵将至,弹药给养不缺,守军挟一路北进威势,士气不减,而攻击部队三个团的番号,实际每团只有千把人,兵力优势并不大多少。

打不打?还能不能打?

打?若能很快结束战斗,作伤亡再大也值得。不然,援兵上来,既使能够脱身,新站也将会变成“小四平”。

不打?几百人伤亡了,前功尽弃,灰心丧气地撤退。

这仗算是打到节骨眼儿上了。

此刻,在舒兰的病中的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转得快,再精心策划,也得靠前线指挥官审时度势,作出决断。

“梁大牙”一咬牙:打!

把6团调到攻击和打援两用位置上,其余四个团全力攻击。

最后一锤子打响了。

第二年秋天,林彪在一次关于“硬拼仗”的讲话中说:

成对峙时,只要不是山穷水尽,还应该硬下去,这时要十分冷静地分析情况,寻击败敌人的机会,这时我们处境固然困难,但还应该想到这时敌人的困难,至少也和我们所差无几,对峙中既使看出有撤出战斗的前途,如其早撤还不如多挺一会儿,这样顶多也就是多伤亡几个人而已,但胜利的出现,往往就在多挺这一会儿上,这就是所谓最后五分钟,看谁挺得硬,谁就是胜利者,指挥员的顽强性就表现在这里(据说此次南满歼灭二十五师的胜利,就是这样取得的,还有一、二师新站战役也有类似情形)。(35)。

善打巧战,非常注重部队作风的林彪,很喜欢关键时刻叫得真、过得硬的部将。

林彪在黑土地上的几位“爱将”,“打铁的”“梁大牙”即是其中之一。

(有人挺忌讳说自己是当年林彪的“爱将”,好象这样就会和后来的林彪讲不清楚。)。

在黑山阻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10纵28师,是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著名的359旅的老底子(主力南下了,未到东北)。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这样评述28师:

系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屏蔽广告=战争时期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部队作风甚疲塌,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

老人们都说:辽沈战役前,28师在黑土地上基本没打过什么好仗。

有的老人说,这个旅来东北时就挺富,“黑(烟土)白(银子)货挺多”。有的老人说,他们到东北挺能搞东西,发了财,“家务多”,包袱重。有的老人说,每次转移,他们大车小辆,满满登登,像个辎重队。有的老人说,四平保卫战期间,林枫让这个旅撤出梅河口,后勤部长不干,说是要请示旅里。林枫说:是东北局领导你们,还是你们领导东北局?打仗不积极,就能搞东西,东北丢了,你们的东西能保住?

林彪和刘亚楼都讲过:打不好仗,就降级,当独立师。

当一些新部队不断升级到主力纵队时,359旅降为独立师。

“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钟伟,由“鸡头”一下子变成“牛头”,为的是用这位“好战分子”的性格、作风,把新成立的12纵带成一支生力军。“打铁的”“梁大牙”到10纵当司令,并在辽西战役中受命死守黑山,体现的是林彪同样的用将之道。

“打铁的”则把28师放到攻守焦点的“101”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