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义和拳是如何进北京的?(第4/5页)

那么,还有那个等待批准的“三路兜截”的计划到底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紧急叫停。

洋兵已经在城内了,威胁最大的就是洋人,更可怕的是他们目的还不明,军队必须先保存实力,不能去向拳民开火,免得将来腹背受敌,这是急停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使馆卫队”是荷枪实弹、耀武扬威进城的,全北京的老百姓也都看见了,而义和拳打出的并不是“反清”,他们打的恰恰是“扶清灭洋”的旗号,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再出动大军对义和拳进行大规模剿杀,那么朝廷就是“清国人打清国人”的罪魁祸首。这个民心因素,慈禧也不得不考虑一下。

最后,作为王朝的统治者,慈禧的眼光不仅是要盯着北京,还要盯着全大清,此时南方出现了以孙文为首的革命党分子,一旦义和拳问题在京城处理不好,革命党人趁机号召百姓在各地发难,那就真的不好收场了。

也就是说,不是慈禧不想“剿匪”,而是无法“剿匪”。原先一举歼灭拳民的“三路兜截”计划,必须立即停止执行!

惊慌失措中,慈禧连发数道上谕改变政策。

6月3日当天,慈禧在颐和园连发上谕,分别给荣禄和裕禄,作为对他们上报的“三路兜截”计划的批示,没别的意思:行动取消,你们要把即将伸出去的铁拳给我生生撤回来。

先让裕禄改变一下工作方式:“现在畿辅一带,拳匪蔓延日广,亟应妥速解散以靖地方,该督(指裕禄)抚务当通饬各州县,亲历各乡,谆切劝导,不可操切从事!”

再给荣禄打预防针,控制武卫军不要冲动:“此等拳民,虽属良莠不齐,究系朝廷赤子,总宜设法弹压解散,该大学士(指荣禄)不得孟浪从事,率行派队剿办激成变端,是为至要!”

虽然是自己反悔,也是自己反复无常、朝令夕改,但慈禧对行动取消还是很有信心的,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荣禄和裕禄一定不敢不听她的话的。果然,上谕下发后,荣禄和裕禄将军事行动停止,而聂士成继续率军去保护津芦铁路。

5日,慈禧委派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亲自前往拳民大本营——涿州。赵舒翘是陕西西安府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汉人进军机,总得有点门路,而赵舒翘的门路就是刚毅——是刚毅将他拉进军机处的。所以赵舒翘算是端王集团里的主要汉臣。

6月6日,慈禧又派了军机大臣刚毅前往拳民另一大中心保定,而与此同日,慈禧明发上谕,昭告天下。

上谕先是极为罕见地对拳民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指出这是由于地方官府办理民教冲突案件不力,甚至变相地承认了官府的错误(“遇有民教涉讼,未能悉心考察,妥为为理。是教民、拳民,均为国家赤子,朝廷一视同仁”)。

然后说明在朝廷看来,其实大部分拳民都是好的,只是难免会有少量不法分子混迹其中(“再有奸民会匪附入其中,藉端滋扰”)。因而广大拳民不要上了这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当,尽快回家过日子(“应即遵奉一齐解散,各安生业”)。

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大棒也跟着来了:“经此次宣谕之后,如仍不悛,即着大学士荣禄分饬董福祥、宋庆、马玉崑(kūn)等,各率所部,实力剿捕!仍以分别首从,解散胁从为要。”

最后,慈禧特意命令有关部门要对这道上谕广泛张贴,广为传播,要让“天下百姓”都知晓(“此旨即着刊刻誊黄,遍行晓谕军民人等一体知之!”)。

在局势变化之后,慈禧的真实目的就体现在这道上谕中——希望能够和平地解散拳民。她寄希望于拳民解散之后,北京城里的“使馆卫队”也能够撤走——这才是慈禧最真实的目的。

也就是说,虽然慈禧停止了“剿匪”,但是对于此时的慈禧来说,停止“剿匪”并不意味着要去向洋人开火,更不是要去联合义和拳向洋人开火,那种后果她是知道的。慈禧对义和拳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对洋人又有着根深蒂固的惧怕,于是只好寄希望于“和平解决”了。

而派出刚毅和赵舒翘,只是去宣讲她的这个政策(晓谕),既然要将她的这个政策直接传达给拳民,慈禧自然要派出跟义和拳关系很好的大臣(端王集团的人),如果她派汉党的人去,不说不能传达她的旨意,会不会被拳民扣押回不来都是个问题。

正是因为派出刚毅和赵舒翘主要目的就是“晓谕”,所以不论他们回京之后如何进言“拳民可用”(那一定会的),都从根本上改变不了慈禧对待拳民的态度。慈禧后来态度的改变有其他原因,而不是“轻信了刚毅和赵舒翘的谗言”——接下来的故事中会说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