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独升帅旗,邓世昌以孤舰对抗日本海军(第2/5页)

既然爆破弹的威力要大,而实心弹没什么威力,为何还要使用它呢?原因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钱。

火药很贵的,而砂子泥土到处都有,只要不影响市容,招来城管,随便找个地方挖几担就是了。

而另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技术。当日本人已经研制出下濑火药的时候,清国的爆破弹一直没能实现国产,依赖进口,两大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只能生产实心弹。在战前虽然由天津机器局勉强赶制了一些爆破弹,装备到北洋舰队,但各条军舰上的炮弹,还是以实心弹为主。

跟清国大部分的先进武器一直拿钱从国外买不同的是,日军解决武器问题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必须想尽办法,实现国产。

我们不搞形象工程,不一味追求表面的繁荣和强大,我们更重视发展“里子”。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全体国民参与的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没有全体国民参与的强大,不是真正的强大。有一个词叫大而无当,还有一个词叫短小精悍。能够打击对方的,不是那厚厚的护甲,不是钢铁巨无霸,不是那口径越来越大的炮座,而是炮弹本身!所以我们处心积虑,精益求精,细节决定生死,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

这就是日本人的理念。

定远舰上的大火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扑灭的。而林泰曾虽然命令镇远冲到定远之前,用舰体为定远挡住炮火,并伺机发炮还击,但狡猾的四杀手采取了环攻战术,四条军舰利用速度优势,围着定远和镇远跑圈,一边躲避炮火,一边发炮,镇远很快也陷入了险境,失去保护的定远处境更加艰难。

邓世昌看到了这一幕。

致远号上升帅旗

北洋舰队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只是定远中炮起火,而是另外一个问题。

从前面帮倒忙的一幕,问题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舰队缺乏统一的指挥,各条军舰已经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

这一切来自于战斗一开始时吉野的那一炮。

那个时候没有无线电对讲机,也没有手机,通讯基本靠喊,海面风浪很大,喊是听不见的。于是,舰队司令在海上指挥舰队依靠的是另一套东西——信号旗系统。不同的旗子代表不同的旗语,升起一面旗子上去,大家都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而吉野发出的那一炮不仅击伤了丁汝昌,也摧毁了定远的信号旗系统。这个当时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现在终于带来严重的后果。

丁汝昌在受伤后坐在甲板上督战,轻伤不下火线,精神可嘉,但他似乎忘了,他需要激励的不仅只有定远舰上的士兵,而是整个北洋舰队的士兵,他负责的是整个北洋舰队的指挥!

正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在攻打比睿号的时候,帮倒忙的一幕出现了。大家都来打比睿,结果是谁也打不成比睿。

这个问题很严重,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依靠事先的预案。

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是有可能出现的,比如突然刮来一阵风,突然下起一阵雨,人员意外受伤,武器突然失灵,等等。

所以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在战前必须要设置很多的预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预备指挥梯队的人选。

如果主帅意外负伤或者战死,谁是可以接替主帅的人选,在替补出现意外后,谁又是第二替补,第二替补不保险时,谁又是小三。这些都是应该想到的。

同样的道理,也要考虑如果旗舰出现意外,哪艘军舰可以作为替补舰。

这确实很复杂,脑汁不多的不够使。但这就是战争。对于一场战争来说,除了兵力、战术、英勇、运气的较量,还有心思的较量,然后把这些都化作——临场指挥!

丁汝昌并没有制订预案,结果是北洋舰队实际上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一支舰队,反正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大家只能按照各自的想法去打,这就只能带来顾此失彼的结果。除了让比睿幸运逃脱,被击沉的超勇和搁浅的扬威,亦是承担了这一后果。

正在这时,一个雪上加霜的情况又出现了。

大火烧毁了定远舰上高高悬挂的帅旗!

作为旗舰,除了有一套信号旗指挥系统(也叫令旗系统),还有一面高高悬挂的旗帜——帅旗。这是表示军中主帅的存在,是大家的主心骨。

这面旗子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很多的战斗中,保护帅旗也是不要命的。旗在帅在,旗在,军心就振,旗落,军心就衰。而定远在帅旗坠落后,又迟迟没有重新升起来,定远舰上的官兵只顾着救火和战斗,已经把这事给忘了。而丁汝昌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如果帅旗再不升起,大家只能认为丁汝昌已经阵亡,整个舰队失去了最高指挥官,这对军心将是一个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