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遇到过江龙(求推荐票)(第2/3页)

不过,钱这东西谁会嫌俗呢?

听到武新化的话,周楠眼前豁然开朗,差点伸手拍自己额头一记:某乃淮左布衣,两淮盐行天下,简直就是富豪流水制造线,我当初在安东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干盐商这个行当?真是抱着金饭碗讨口啊!

转念一想,即便自己当初在安东一手遮天,可势力也仅仅局限于一县,盐道可是高官单位,他一个小小的吏员还真接触不到这个层次。

现在詹通不就在长芦盐场吗,马上就要提同知。如果通过他的关系,说不好能够插手两淮的盐事。也不用多长时间,几年下来就能富可敌国。

这武新化倒是可以做本官的白手套。

周楠又拿起大舅子的信,看了起来。

信很长,大概意思是,武新化出身淮安名门,曾祖父是进士出身,曾任一省之从三品右参政。靠着祖上的势力,他的祖父就做了盐商,在淮安城也算是豪富之家。

不过,到武新化这一代,家道渐渐中落,在场面上混得不红不白。道理也简单,从他祖父起,家中最高学历也就是个举人,到他这一辈这个秀才功名也是奋斗了二十多年才拿到手的。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明朝早年政治风云变幻,武家曾祖父的那点人脉早已用尽。

大明朝实行盐业专卖制度,盐道每年都会根据盐场的产量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这就是所谓的盐引。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

官府给你每年核多少盐引,都看关系,给多给少全凭心意。

武家刚开始的时候每年还能得两万引,然后就越来越少,到武新化这一代,只剩可怜巴巴的三千引,就这三千引还是花了大价钱的。

今天年底,盐道更是直接把这三千引都取消了。

一下子断了这么一条大财路,武新化就急眼了,四下活动,可惜盐道对他都是置之不理,送上去的银子直接就丢大街上去,叫他滚蛋。

四处碰壁之后,武新化决定进京以银子开道活动活动。在进京城之前,偶然在荀秀才面前说到此事。

荀秀才估计是喝醉了酒吹牛皮说他的妹夫周楠是行人司行人,认识许多大人物,未来的政坛新秀,在朝堂上活力四射,武兄去寻他,没准能成。

武新化进京之后,本着多找一人就多一条门路的心思求到周楠这里来,并许下重利。

类似的话他在其他官员面前估计也说过。

这事也不难办,周楠就开始在心中计算起来。如今每斤盐在市面上大概是五十文一斤,三千引就是九是万斤,可卖四千五百万文。折合成白银,以一千比一计算四万五千两。扣除两成生产成本,两成打点,纯利润就是二万四千两左右。

我和武新化四六分成,每年可得九千两,这可是暴利啊!

正如姓武的刚才所说,三千引确实是少了些,如果可以就多弄些。这可是能够传给子孙后代的事业,就算我儿孙们将来读书不成,也可以去做盐商,壕一辈子啊!

不成,本大人若想办成此事,出力甚大。他姓武的什么都不做,就坐享其利,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得五五分成。

当下,周楠就动了心思。他这人做事把细,缓缓道:“武新化,这事要做却不容易,京城不同于地方。”

武新化会意:“行人,晚生这次来京将家中存银都起出来活动,有七千余两可供使用。”

七千两,够用了。周楠心中寻思,这事要想办成,詹通那边得意思个一千。詹通怕是要动用王府的人脉,那边还得送几千两去。只是,我现在和李伟、李高父子反目成仇,詹胖子夹在中间也头疼,须想个法儿。

周楠:“对了,武秀才……算了,看你模样也不像读书人,只怕四书五经早抛之脑后多年,就叫你武员外吧!武员外,往日你应该没少在盐道走动,怎么今年说把你踢掉就踢掉了?”

他心中也是奇怪,按说如盐道、河工、漕运这种涉及到大笔金钱往来的衙门,官员们都是人精,做事也非常小心,一向是做熟不做生。毕竟,大伙儿打了几辈子交道,彼此都知根知底。

现在突然让姓武的出局,难道他得罪了什么大人物,或者牵扯进什么事情中去。如此,本大人倒是要掂量其中的厉害关系,别把自己赔进去了。

武新化一生都在同官府打交道,如何不明白周大人的心思,忙道:“行人,晚生也是个晓得人情世相的,逢年过节在盐道走得也勤。如今这事倒有些莫名其妙,问了许久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那是遇到过江龙了。”

“什么过江龙连两淮盐运都被压服了?”周楠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