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个婢女的愤怒,与爱有关(第2/7页)

宫廷群臣仍然在武则天身边上演着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好戏。自垂拱年间以来,武则天任用酷吏,处死唐朝皇族和贵戚数百人,诛杀大臣数百家,杀刺史、郎将以下官吏更是数之不清。

在这些酷吏中,尤以来俊臣最为活跃。自从成为帝国的王牌酷吏以来,来俊臣在服务于武则天的同时,经常会利用审案之机向一些被告者的家属,或者一些有可能成为被告的人勒索。面对来俊臣的无耻敲诈,许多大臣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乖乖就范,屈服于他的淫威。

但来俊臣的敲诈也未必百分百成功,像当时的左卫大将军泉献诚就不畏惧来俊臣。

泉献诚是高句丽人,他是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的孙子,渊男生的儿子,入唐后因避讳唐高祖李渊名而改称泉献诚。此人也是刚烈正直之辈,每次听到朝中大臣遭来俊臣敲诈时,便会当面责备那些甘心受屈辱的人,身为朝廷命官,怎么可以向一个奸邪之徒献媚?这也太不成体统了。

也有人私下对泉献诚说:“我们并不是怕来俊臣这个人,而是怕他手中的特权,你看圣上那样信任他,放纵他,我们这是在舍钱买平安。”

每次听到这话,泉献诚总会正色地说:“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为什么要讨好这类奸恶无比的小人?你们看看来俊臣这等鼠辈,滥杀无辜,嚣张至极。假如人人只求自保,那天下岂不乱了?”泉献诚的这些话很快进入了来俊臣的耳里,来俊臣因此怀恨于心。

虽说泉献诚是一个严守忠义的人,无奈泉献诚的手下未必就能跟他一般严格要求自己。很快,来俊臣就收到了一条消息,泉献诚的手下有违法行为。既然这样,一直在等待泉献诚出事的来俊臣又怎能放过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

当收到告密泉献诚以及手下违法的事时,武则天犹豫了,尽管泉献诚一向忠心,但毕竟泉献诚是个高句丽人。公元666年,在他16岁的那一年被父亲派到唐朝请降,从那以后泉献诚才被赐封为唐朝将军,而且泉献诚手下的兵将也有一部分是投降过来的,曾经在平定越王之乱时立下大功。虽然是功臣,武则天还是将泉献诚交给了来俊臣审讯。

当泉献诚被押到来俊臣的面前时,来俊臣嘲讽道:“泉将军不是一贯以忠义示人且治军严谨吗?怎么这次放纵部下违法了?”

泉献诚面无惧色,激动地呵斥:“来俊臣,要杀要剐,老夫等着!”

对于来俊臣所动用的严酷手段,泉献诚始终不屈服,大骂不止。

遇上了一个强硬之人,审讯他的那些酷吏们倒也不着急,而是像猫玩老鼠般慢慢地折腾,直到将其逼至死亡,然后以“畏罪自杀”交代了事。

朝廷每任命一名官吏,宫中守门的官婢便会在私下议论,又有“鬼朴”来了。所谓“鬼朴”,也就是做死人的材料。想到那些即将上任的官员,不久以后就会成为酷吏整肃的对象,甚至被押送刑场赴死,宫婢们不禁露出幸灾乐祸的嘲讽之色。

果然不出所料,未满一月,那些新上任的官吏即遭突然逮捕,举族被杀。

2

当时告密的人蜂拥而至,地方官府完全失去了管理效力。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收集到的第一手情报上报,这让武则天不胜其烦。她命令监察御史严善思彻查,不能让朝臣酷吏们拿告密这件事当饭吃,搅乱正常的朝堂秩序。

严善思是一个实在人,这样的人往往有一共性,那就是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经过严善思的一番彻查,承认诬告、服罪而死的达到八百五十多人。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上至朝廷重臣,下至体制边缘的小吏,无冤不成狱。

从这个结果看来,大部分告密者都是基于私人恩怨,或者索贿未能达到目的,才以这种方法报复。此后,以来俊臣为首的酷吏们在降低工作标准的同时,心中始终有着难以化解的怨恨。

他们将严善思视为新体制内的背叛者,于是酷吏们联合上奏,严善思彻查的情况并不真实,纯属诬告之言。武则天虽然知道严善思是无辜的,但还是将其流放到帝国的南陲边疆,一个叫作驩州的地方。

武则天之所以将严善思流放到遥远的南陲,一方面是想借此缓和酷吏们的愤慨;一方面想保护他,免得他遭酷吏的暗算。没过多长时间,武则天便找了个借口将其召回,任他为浑仪监丞,也就是让他掌管天文、历法等的衙门,就是以前的太史局。让他离开监察御史的岗位,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观察日月星辰如何运行,以此判定天象给人间带来的种种启示。

严善思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如右补阙朱敬则就大胆上奏,他说:“现在新皇已经登基,人心也已安定,陛下今后应缓和刑罚,抑制罗织之徒,让天下苍生得以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