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决定性的战役(第5/6页)

沈从云说到这里,斯蒂芬有点沉不住气了,张嘴想插话,沈从云一抬手示意道:“请听我继续往下说。犹太民族的复国运动,我是绝对支持的。中俄战争胜利后,中国可以接纳逃亡的犹太人,并划出一块地区作为犹太人的定居点。但有一点我必须先生命,中国的领土上是允许有国中之国出现的。我想,我的意思斯蒂芬你应该明白了吧?最后,我在诚恳的建议,犹太人要想复国,没有什么地方比耶路撒冷更为理想了。”

沈从云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斯蒂芬已经无话可说,嘴巴张了几下,都没有说出话来。沈从云笑眯眯的给斯蒂芬倒上一杯茶,又接着说道:“斯蒂芬,如果你还相信我这个朋友说的话,那么你就向爱德蒙、罗斯柴尔德先生学习,到中东去购买土地。”说着,沈从云变魔术一般的从抽屉里摸出一本大地图册,翻到中东的位置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一个地点说:“请看,朱答、萨马里拉、加利利和雅法港,这些地方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爱德蒙、罗斯柴尔德先生也正在一步一步的买下他们,为犹太复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没有什么地方会比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对犹太民族更有吸引力了,只要所有犹太人抱着同样的一个信念,不出五十年,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家以色列,在犹太人亡国两千年后,将在中东的犹太圣地获得独立和新生。作为您的朋友,我将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您和您的民族。”

沈从云这番话,虽然彻底断了斯蒂芬游说沈从云,让犹太人在中亚重新构建一个犹太国家的可能性,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描绘了一个犹太国家建立的可能性。斯蒂芬和沈从云交往这么就,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沈从云对未来恐怖的预见性,几乎沈从云每一次语预言,都得到了验证。

斯蒂芬似乎得到了答案一般,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后道:“沈,有时候我觉得,您不应该做一个国家的领袖,而应该去做一个伟大的预言家。”

沈从云自谦的笑了笑,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斯蒂芬,我能走到今天,并不是我比别人更有本事,中国比我有本事的人多了。我比他们多的,不过是一点看的更远的目光而已。曾记得有一位老夫子是这么说我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哈哈哈!”

斯蒂芬也跟着笑了起来道:“沈,我将把您的意见,完全的转达给歇夫先生,以及那些为了犹太民族复国不懈努力的伟人们。至于歇夫先生的捐款,您放心使用,绝对没有附加条件。”

这一刻,沈从云和斯蒂芬之间那点隔阂,似乎又一次烟消云散了。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要把话说开了,大家心里都有谱的时候,朋友之间的友谊才能长远。作为沈从云而言,实在不愿意失去斯蒂芬这个得力的助手,和优秀的合作伙伴。同样,斯蒂芬亦然,犹太人成为中国的贸易部部长,这对犹太人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要知道在欧洲,犹太人虽然口袋里有的是钱,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多少社会地位。斯蒂芬作为一名犹太人成功的典范,是无数犹太青年向往和追寻的目标。

这次谈话后的第二天,斯蒂芬再次来到沈从云的官邸,转交了一封歇夫先生的电报,电文称感谢沈从云对犹太民族的友谊和慷慨援助。这一鲜为人知的事件,最终导致了中俄之战后,大批的在俄国的犹太人流亡中国东北,最多的时候人数曾达到五万人。沈从云将犹太人主要安置在哈鲁宾周边地区,历史上原本由俄国人建成的哈尔滨,戏剧性的由犹太人来完成了,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整个中俄战争其间,耶科勃、歇夫先后向中国秘密捐款2000万美元,这其中固然后歇夫出于对尼古拉二世的仇恨,也有沈从云对犹太人流亡人群接纳行为的感谢成分在内。之余中俄之战后,欧美犹太巨头们,出于利益的驱动,在中国东北大量的投资,开发煤矿、铁、参与修建铁路等等事业,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些都是资本在属性下的驱动的结果。

多年以后,当犹太国以色列在中东宣布独立的时候,已经是耄耋老人的斯蒂芬,在回忆录中感慨的写道:“沈从云是一位具有高度远见的杰出的政治家,早在本世纪初,当犹太人领袖爱德蒙、罗斯柴尔德先生还在中东的沙漠中,一块一块的从土耳其总督手上买土地的时候,伟大沈从云先生已经预见到,这里将是犹太民族浴火重生的所在地。并且沈从云先生还劝说我在中东购买更多的土地,以安置更多的犹太人。”

1948年犹太立国之日,授予沈从云“犹太国永远的朋友”这一称号。

……

1904年8月中旬,随着旅顺战役的胜利结束,中俄战争迎来了更关键的一次会战,吉林会战。从结果来看,这无疑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