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杂牌军的冒险(第5/6页)

副官应声下去传达命令去了,库罗帕特金看着院子里开始忙碌起来的场面,抬头看了看漫天的星光,那是一个充满了未知世界,正如辽东战场一样,如此的难以预测。

“也许,我将很难体面的离开远东了。”一声微微的叹息,在凌晨的夜风中幽幽的飘荡。

……

牡丹江前线,一通猛烈的炮火将11师的一线阵地犁地一样的翻了几遍后,这两天在阵地前留下了一千多具尸体的俄军,开始借着晨雾的掩护,小心翼翼的往前小跑,眼看那熟悉又可恶的阵地就在眼前时,似乎阵地上完全没有反应。

距离一百米,冲在最前面的俄军士兵开始紧张了起来,这些天的战斗让俄军士兵记忆最深刻的是,就在这个距离上,中国人的小口径火炮,机枪步枪构筑的火力网,根本就和死神的镰刀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今天很诡异的是,阵地上依旧没有反应。

“乌拉!”挥着指挥刀的军官一声大喊,士兵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了,一起扯开嗓子大喊着加快脚步往前冲。

大约在五百米以外的二线防御阵地上,齐成功举着望远镜很有耐心的注视着一线阵地上的变化,当看见晨雾中几面红旗飞快的摇动时,齐成功的嘴角露出一丝残忍的笑容来,慢慢的拿起电话。

“蒋有礼,天气不错,老毛子上了一线阵地了,好好的给我招待一下。”

“重炮团!目标正前方,标尺3300,三发急速射!”憋了两天的蒋有礼,放下电话后冲出指挥所,对着传令兵的这一声怒吼,似乎要将这两天憋的气,一下都发泄出来。

没有遭遇到丝毫抵抗的俄军,冲上阵地后,发现“该死的”的中国军人已经跑了个干净后,猛地的发出一阵剧烈的欢呼声。

可是欢呼声刚刚响起不到一分钟,霭霭晨雾中突然传来一阵密集且尖利的呼啸声。

“狗屎,是重炮,快卧倒。”一个军官大声的招呼,同时身子往下一趴。身边的俄军士兵,机灵的早就趴下去了,迟钝一点的,立刻被铺天盖地的炮火卷上了天空。

俄军士兵在战后的回忆时,每每提到中国军队的炮火时,往往会用“地狱”“长了眼睛”一类的话来形容炮火的密集和准确。一贯将炮兵发展看做新军最重要的一环的沈从云,在炮兵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不说别的,这三年来,从德国购买的大口径火炮,就足足近千门。一战的时候,俄军一个集团军,十几个师才装备了4-500门大炮。沈从云一手缔造的新军,排除迫击炮不算之外,一个师就配备了一个重炮团,更别提每个军还配有一个重炮旅。大炮数量上,要算起来在远东战场上,足足是俄军的两倍。

短短的十分钟的突然密集的炮火打击,让登上一线阵地的俄军,尝到了什么叫乐极生悲的滋味。事先锁定的射击诸元,使得炮火打击变的精准无比,几乎没有什么浪费。

借着晨雾的掩护,11师的炮兵阵地,根本没有暴露的可能,给了俄军一次狠狠的教训后,炮击停止。

太阳出来了,浓雾在阳光中消散的很快,吃了大亏的俄军,小心翼翼的藏在破败不堪的工事里,只是派了一百多名大叫倒霉的士兵,冒险开始搬运那些在炮火中中奖的更倒霉的家伙。

统计结果很快出来了,一顿炮火下来,刚刚登上一线阵地的俄军,足足损失了三四百人。恼羞成怒的俄军倒也冷静,没有立刻发动反击,而是等到浓雾散的七七八八了,看清楚五百米之外中国军队构筑的第二道防御阵地时,大口径的重炮这才又隆隆的响了起来。

……

几乎是齐成功用大炮偷袭俄军的同时,丹东城下第四军的大小火炮,全部集中到了城北。一百多门大炮对准城外的残余阵地,来了半个小时的猛轰之后,开始向后延伸。

炮火刚刚延伸射击,俄军士兵从各自的掩体中溜上了阵地上。按照常规,中国军队炮火准备后肯定是要发起冲锋的。

事情总是有点意外的,蒋怡鼎这一次玩了一把阶段性的炮火准备,俄军步兵刚刚上阵地,刚把机枪上的漫布掀开,又是一阵炮弹呼啸着落了下来,这一下砸的可算是热闹了。

丹东城外的炮火响的正热闹的时候,滚兔岭上宋庆和徐邦道同时抬眼望了过来,看着一团一团的硝烟升腾的场面,两人同时露出羡慕的表情。

第四军的火炮数量,足足是这个朝鲜监督军的三倍还挂点零头。朝鲜监督军2万5千人的编制,有个单独的炮兵队,装备了75毫米的行营炮和野炮40门,这些火炮主要来源还是当年甲午战争时期,从日军那里缴获的。沈从云顺手卖了个人情,送给宋庆和徐邦道了。

归顺之后,沈从云又大方的补充了十几门行营炮给宋庆和徐邦道,也算是承了戊戌年间两人没有投向满人的一部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