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场运动会可把文武百官们折腾的够呛。最后结果果然不出所料,文有聂珏,武有唐邵,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拔得头筹。

高台上,男人一身黑色暗纹龙袍坐在正中间,嘴角微勾别有深意的看了眼台下两个男子,启唇道:“宣。”

安公公拿着圣旨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启元七年大宣首次文武运动会当中,聂珏唐邵拔得头筹,其品行才华足以担当大皇子启蒙之责……”

累得一身汗啥都没捞着的文武百官们看着跪地接旨的两个出色的年轻俊杰,心里颇不是滋味儿,人比人气死人!

也不怪乎,聂珏和唐邵皆是大宣有名的当代青年才俊,声名远播,是从小就优秀到大,又是大皇子的亲舅舅和表舅舅,撇开年龄不说,担当这个职责还是够资格的。

“朕将褚康日后的启蒙之责交于你二人。”他深深看了眼两人,“以后没事就去宫里学堂上上课,练习下怎么当个教习先生,正好皇后的学堂还缺几个先生。”

……

这场属于文武百官的运动会落下帷幕,最终叫皇后娘娘的娘家两个哥哥,一个亲哥哥,一个表哥,也就是大皇子的亲舅舅和表舅舅拔得头筹,大皇子启蒙老师的位置就这么被二人得了。

倘若不是运动会上这二人的确是凭实力得了头名,其他人难免多想,想着是不是因着皇子外家这层关系才选上的。

以后大皇子若是被封为储君,这好处是占大发了,哪怕二人都是当代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也难免叫人眼红。

小皇子眼下还小,所谓启蒙并不着急,起码得等他三岁了才能上岗。

过了皇子周岁宴之后,边关传来消息陈国异动。

“陈国国君似乎得了什么人相助,与之前龟缩的态度截然相反,此番来势汹汹,怕是来者不善。”

褚稷随意翻了翻手上的奏本,看了几眼问道:“先前逃走的前户部尚书一家可还记得?”

“朕依稀记得是往陈国方向消失的?”

青羽卫头领带着面具的玄衣男子点头,“属下当时是查到与陈国毗邻的一个小镇便没了他们踪迹。”

“皇上是说……”

“王柳一家在大宣经营已久,在朝为官二十年,对大宣的一些信息了如指掌,若是他们一家被救往陈国……朕知王家小女并非王柳亲生,极有可能是陈国国君亲女?”

青羽颔首,“从属下查到的信息来看,的确如此。”

当日唐邵和聂珏二人便奉命进宫,在宫里待了大半日方才出宫,次日便整装出发前往边关。

唐邵挂帅,聂珏为军师,京城街道上挤满了男男女女,为大军送行。

京郊外。

男童骑着马驹拦在银甲男子面前,他手捏着缰绳捏得紧紧的,关节处隐见发白。

“你也去?凭你三脚猫的功夫还是凭你那把连杀人都不行的小木剑?”

那把小破木剑别在男童腰上,他抿了抿薄唇,侧过身露出绑在后背上的刀,“有这个。”

这是褚远连夜去铁匠店请人打的大刀。

大军因着他停了下来,唐邵目光深邃落在他身上,半晌后,对着男童坚毅执着的眼睛,他道:“战场上刀剑无眼,无关年龄无关身份,死了便是死了,没人会替你收尸,如此你可还要去?”

“我不会给你优待。”俊美嫡仙一身银白铠甲,哪怕说着冷酷无情的话,也轻飘飘的,仿佛说着今天的天气那般轻若羽毛。

褚远垂下眸,嘴角微勾,“我、知道。”

他是知道的,上了战场随时可能会死,哪怕他才刚刚八岁!

大军在片刻后启程,带起一片黄色尘土,中间一名男童淹没其中,留下的唯有隐约的一句,“我不怕。”

唐邵去了边关后,聂珏当天就派人去别院接褚远,既然当师傅的不在,就叫他进宫继续念书。

哪知道小叶子扑了个空,“唐将军别院门都上了锁,奴才在门口等了许久,才等着一个老仆人开门,据那人说是唐将军的管家,今儿一早褚远小公子就背着包袱跑了,不知去向。”

聂珑一想到那个执拗的小男孩,心里一惊,褚远疯了吗,他才八岁,就要上战场?!

然而大军开拔多时,再去追已来不及,聂珑写了信叫人送去他们必定经过的驿馆,叫人传话给她大哥聂珏,信上写道:“倘若不能劝回,他一意孤行,还请大哥照顾好他。”

信果真比大军脚程快,大军两日后在岭中休整,驿馆送了信,说是京城来的信。

聂珏读完,递给一旁的小孩儿。

褚远看了眼他,接过,许久后,他捏着信纸,捏得紧紧的,“不回。”

聂珏注意到,男孩眼眶似乎微红,他向来是个温润的君子,便笑着摸摸他脑袋:“无妨,只一点,你到了边关听话些,别让你先生担心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