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慈禧带着大家去西安打猎(第6/6页)

袁世凯知道慈禧是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女人,现在正是慈禧落难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给她一些帮助,或许她能不计前嫌。于是,袁世凯让人四处打听慈禧的行踪,当他听说慈禧等人像丧家犬一样逃到太原时,立即让人给慈禧送去大量的银子、衣物和美食。袁世凯这招还真管用,看到袁世凯送来的东西,慈禧的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在太原待了几天,慈禧又继续西逃,10月26日到达西安。

到了西安后,生活总算是稳定下来,慈禧又开始过起了奢靡的生活。虽然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慈禧还是非常担心,她怕各国公使会将自己列为头号战犯,一再催促李鸿章进行谈判,要确保列强不要把愤怒的矛头指向自己。慈禧还向列强道歉,说中国的这次动乱事发突然,自己完全没有料到,得罪了你们这些友邦,实在很抱歉。

李鸿章和奕劻与十一国公使开始了谈判,终于确定了一份《议和大纲》。当李鸿章派人将《议和大纲》送到西安后,慈禧看自己并没有被列为头号战犯,列强还允许她保留自己的位置时,已经高兴得昏过了头。她立即给李鸿章回电:所有条款,立即允准。

战后新政

李鸿章原本已退居幕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再次起用他,让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代表清廷与列强谈判。所以说,李鸿章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人,别人搞出事来,总让他去收拾烂摊子,结果必然是做卖国贼背黑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许多有识之士恳请李鸿章就任中国大总统,支持者不乏像张之洞、刘坤一这样的实力派。李鸿章也不是没考虑过,但是他始终还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始终不敢挑起大梁。

接下来,李鸿章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是非常不平等的,中国要赔偿十亿两白银,据说李鸿章签字的时候当场吐血。

《辛丑条约》签订后,只有慈禧一个人是高兴的,全国人民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都在骂李鸿章是卖国贼。

不久,李鸿章就在悲愤中离开人世,临死前李鸿章反复念叨着:“毓贤误国。”

据说李鸿章临死前,给慈禧和光绪上了一道奏折,在奏折中他给慈禧推荐了自己的接班人,李鸿章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

慈禧接受了李鸿章的意见,让袁世凯担任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时,袁世凯俨然成为大清国的脊梁柱。在当时的中国,只有两个人是真正的实力派,一个是张之洞,另外一个就是袁世凯了。张之洞把湖南、湖北经营得不错,给自己的军队自强军装备了德国新式武器;袁世凯的新军比张之洞的军队更强,不仅配备了新式武器,还接受了严格的西式训练。

1901年10月,慈禧决定返回京城。到达直隶境内时,袁世凯听说慈禧进入直隶,立即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将保定的行宫布置得极为奢华,慈禧离开直隶的时候,袁世凯为她准备了当时中国最豪华的专列,慈禧和光绪各用一节车厢,车厢内用豪华黄缎铺饰,慈禧用的瓷器和杯盘都是精心制作的。

就这样,袁世凯让慈禧无限风光地坐上了驶往北京的列车,慈禧很高兴,回到北京后赏给袁世凯一件黄马褂,允许他在紫禁城里骑马。

慈禧回京后,表示对义和团绝不姑息,袁世凯奉命征剿义和团,义和团大股势力基本被扑灭。后来,一个叫景延宾的人收拢义和团的残余势力,又打出“扫清灭洋”的口号,将清政府和洋人都当成敌人。袁世凯命令段祺瑞搜捕景延宾,一个月后,景延宾领导的义和团被扑灭,景延宾本人被凌迟处死。

袁世凯办事确实很利索,慈禧很满意,1902年6月,正式授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经过这次劫难,慈禧也知道必须推行新政了,她让奕劻、刘坤一、袁世凯等人推行新政。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吏治、改革官制、改定刑律、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成立警局、奖励实业、军队改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