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平存在于天国(第3/10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驻留南越的大军逐渐化为百姓,开始了他们漫长的迁徙生活,最终这个群体演变成客家人。客家人保留着秦人那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们重传统、讲道理,有古代秦人的遗风。

由于客家人始终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这就让他们与南方本地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来土之争就是指客家人和当地人之间的矛盾,所谓“来人”是指从广东迁入广西的客家人,所谓“土人”就是广西当地的土生土长的人,这些人中既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人民。

广西这地方在古代较少受到儒家礼教的约束,民风颇为彪悍。在广西,民间械斗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而且这种民间械斗的规模相当大,在先秦时期都可以算得上是小规模战争了。其中,以来人和土人的矛盾最为激烈,有时候会出现上万人PK的场面。

由于大家都是老百姓,因而使用的器械相对粗糙,往往是一些农具之类。用这种器械搏斗的话,不容易打死人,打伤人却很轻松。不像军队打仗,往往一两天就结束战斗,有时候甚至用不了一天,几个小时就能结束战斗。但广西民间这种械斗却显得很持久,有时客家人和土著人能打上几十天,这种刚猛的战斗精神让人很佩服,但最后往往是以两败俱伤收场。双方都是带着极大的仇恨参加械斗的,就算是官府来制止也不管用。

这就是洪秀全金田起义的目的,他要组织一支有效的军队来对付土著人。所以,他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反清,只是后来阴错阳差到了那地步,才举起反清的大旗。

金田起义

来土之争给洪秀全制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把客家人聚拢起来,共同对付土人。

在起事之前,精明的洪秀全把家人都接到广西;冯云山就没有洪秀全这么机警,所以起事之后,家人被官府拿住,基本上都被砍头了。洪秀全和冯云山的祖坟也被刨得一干二净。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七月,广西的客家人纷纷涌入金田村。刚开始的时候,官府以为这些人是逃难的。对于来人和土人的矛盾,官府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韦昌辉也是客家人,他出身于大地主,别的没有,就是钱多。所以,金田起义前,韦昌辉的主要任务是出资打造兵器,洪秀全甚至干脆把总部设在韦昌辉的家里。

看到各路人马都来齐了,洪秀全诗兴大发,写了一首志满意得的诗: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墨雾收残一鉴中。

这首诗烂得可以,但意思还是可以看清楚,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是刘邦、朱元璋那样的人物。

1851年1月11日,这天是洪秀全的生日,也是太平天国的第一天。造反是没有回头路的,洪秀全只能死撑下去。一些拜上帝会的信徒在前往金田村的途中跟清军发生了武装冲突,双方都死了不少人。所以,洪秀全不可能再说自己是搞和平聚会了。

在与清军的交战过程中,杨秀清脱颖而出,首场胜利就是他取得的。杨秀清率领几千人击败浔州副将李殿元,并击杀了其中一个巡检。这一战鼓舞了教众们的勇气,在这场战斗中,杨秀清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军事头脑。当时洪秀全和冯云山在思旺指挥战斗,被清军包围了,杨秀清破关卡、败清军,解救洪秀全,将他迎回金田。所以,这场战斗在太平天国里又叫“迎主之战”。由此可见,这是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一战,如果杨秀清厚黑一点,让洪秀全先被清军灭掉,然后打出为洪秀全复仇的口号,杨秀清可能就是第二个朱元璋了,而洪秀全充其量只能当韩山童。

在这场“迎主之战”中,烧炭出身的杨秀清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华。他先派人秘密拿掉了清军关卡,随后对围困洪秀全的清军进行偷袭,整个部署堪称佳作,在调兵遣将这块,杨秀清也表现出了知人善任的智慧,所以他后来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掌权者并不是偶然的。

金田起义发生后,并没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视,他们觉得这不过是地方上一些乱民在闹事,甚至都不知道拜上帝会这个组织。至于洪秀全的大名,还不曾传入清朝高层的耳中。

不过思旺之战已经把广西地方政府吓坏了,广西和贵州两省加紧训练乡勇团练,与清军正规军一起,兵分两路向金田进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客家人汇聚在洪秀全的麾下。

得知清军要来进攻,大家似乎也不是很怕,因为大家有洪秀全这样的精神领袖。洪秀全不是人,他是上帝的二儿子,有神的支持,纵使再多妖魔鬼怪也不在话下。不等清军来进攻,太平天国的将领们就带着教众挥舞着大刀长矛朝清军冲过去,完全一副神灵附体的状态。当地的乡勇打前锋,清军跟在后面,当他们看到太平天国的这些人完全像疯子一样时,都吓呆了。天哪,从哪里来的一群不怕死的人!两军还没交战,乡勇和清军们就开始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