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平定张格尔

这次闹腾的是一个叫张格尔的人,此人是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的首领,他以圣战的名义发起这场“独立战争”。这本来是一次可以避免的战争,但是因为清朝官员的愚蠢,让事态扩大,最终酿成了一次恶性的叛乱事件。

点起狼烟的张格尔

新疆地处西北,在太平盛世尚且不安稳,一旦王朝衰落,难免会闹出一点事。

这次闹腾的是一个叫张格尔的人,此人是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的首领,他以圣战的名义发起这场“独立战争”。这本来是一次可以避免的战争,但是因为清朝官员的愚蠢,让事态扩大,最终酿成了一次恶性的叛乱事件。

道光刚登基的第三天凌晨,就在睡梦中被太监叫醒:“不好了,皇上,新疆那边来了八百里加紧的急报。”道光一听,连忙从床上爬起,拿起奏折一看,才知道原来张格尔在新疆发动了叛乱。

随后,道光紧急召见军机大臣进宫商量对策,大家都说奏折太简单,现在还无法作出判断,还是等待进一步的消息吧!没办法,大家只好慢慢等待消息。

此时,道光刚登基,先皇的丧事还没办完,军机处改组计划尚在酝酿,许多改革措施正在心里发酵。道光也觉得,应该暂时把新疆叛乱搁一边,等情报和奏折足够了再作定夺。

几天后,道光接到奏报,叛乱的头目张格尔是乾隆时期的叛乱头领大和卓木波罗尼都的孙子,属于有来头的人。张格尔叛乱的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人,但是胆子却非常大,他们烧毁清军哨所,杀死十几名清军。

收到这个奏折,道光长吁一口气,原来并不是叛乱,只不过是不法分子“闹事”而已。才几百人而已嘛,道光命令清军把这些人全部拿下。刚开始的时候,清军表现不错,轻松将张格尔击败。由于清军急于过中秋节防守疏忽,张格尔趁机带着亲信们逃脱。

张格尔的失败早在道光的预料之中,道光本着穷寇莫追的思想让清军不要追拿张格尔,以免他狗急跳墙。道光原是想息事宁人,没想到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他万万没想到张格尔居然能东山再起,还发起群众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圣战”。

到了道光朝,大清江山本已江河日下,国家财政枯竭、吏治腐败、内忧外患,张格尔叛乱如果发生在康乾盛世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对于千疮百孔的道光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再说了,道光天性吝啬,叛乱本身也许对他来说还不至于太痛心,但让他掏钱等于是要他的命。

从一开始,道光就不愿在新疆设置太多的兵力,因为这意味着高昂的军费。新疆的防守相当脆弱,兵力不多,而且当兵的还得自己种田养活自己,能够投入作战的士兵屈指可数。

新疆地处边远,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千头万绪,稍微处理失当就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理应派一批干练清正的官员坐镇指挥,可惜真实情况刚刚相反。到新疆的官员都是一些素质相对差一点的官员,因为但凡能力出色的官员没人愿意到这么边远寒苦的地方,根据淘汰原则,最后到这里的只能是那些能力和操行相对低下的官员。

这些官员到了新疆后,仗着天高皇帝远,就开始为非作歹,横行霸道。本来在朝中他们就很失落,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没人管的地方,过去的不满和郁闷肯定得发泄发泄。

狼子野心遇上官逼民反

从后来新疆官员们不断隐瞒军情可以看出,对这批官员的任命是极大的失败,客观地说,如果不是清廷的官员胡作非为,张格尔根本就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最后道光也不得不承认:“这十多年来,派往新疆的参赞、办事大臣贪虐残暴,致使民众怨恨日深,从而激起反抗。”

到了道光五年(1825年),官民关系越来越紧张,双方剑拔弩张,有一触即发之势。论理,新疆的办事官员应该感到烦躁不安才是,但他们却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坐视形势不断恶化。

清廷一个官员带着两百骑兵追剿张格尔的时候,没找到张格尔,反而杀掉回民柯勒克孜部落的许多老弱妇孺,以此冒功。张格尔趁机和柯勒克孜的首领结盟,把这两百清军围在一个峡谷里,全部歼灭。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张格尔对清军正式出手了,他以祭奠祖先的名义,率领五百人,袭击回城。清军前来围剿,反而被击溃。这个消息一传开,在新疆引起了剧烈的反响,许多对政府不满的人蠢蠢欲动。两个月不到,张格尔的叛乱势力已经达到几万人。

不久,张格尔带着大部队围攻喀什噶尔。清军困守孤城七十多天,最后城破人亡,参赞大臣庆祥知道接下来面对的将是张格尔的疯狂报复,干脆自己解决了自己。果然,张格尔的叛军进城后,对清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不少清军被虐待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