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康熙之死与雍正继位(第3/5页)

经过多年的经营,四阿哥胤禛已经是独占鳌头了。

胤禛不是那种讨人喜欢的人,但他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终于博得康熙的好感和信赖。在晚年,康熙与胤禛的交往日渐频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很放心地交给这个儿子。胤禛也确实有办事能力,做事果断,手腕灵活。就拿佟国纲的儿子鄂伦岱和胤禩结党一事来说,康熙就很不满,常常抱怨说鄂伦岱以皇亲国戚自居,不尊重长辈,甚至在皇帝面前都敢顶撞。当时胤禛就骂道:“这种乱臣贼子,如果交给儿臣,儿臣一定会立即诛杀。”

康熙是个重亲情和孝道的人,他没拿鄂伦岱怎么样。但是雍正当皇帝后,没有饶了鄂伦岱,他揪住鄂伦岱在乾清宫里面随地大小便的事情小题大做,说鄂伦岱对皇家不尊重,即行处死。

胤禛在办事这块比康熙更较真,更具责任心。

二废太子后,康熙让胤禛审问太子党的重要人物,步军统领托合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顺治的淑惠妃去世,康熙发现办理丧事的人很不负责,做事潦草,便让胤禛去查办此事。胤禛接到任务后,立即对工部和光禄寺进行彻查,对一些办事不力贪污受贿的官员进行了惩办。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策妄阿拉布坦又犯上作乱,康熙询问胤祉和胤禛要不要出兵,胤禛主张出兵,时人认为他是想获得军权,自己担任抚远大将军。也许康熙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让十四阿哥胤祯带兵,胤祯跟胤禛是亲兄弟。但因为这事,他们兄弟心里埋下了怨恨。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明朝十三陵被盗,康熙让胤祉和胤禛去调查,并祭拜。同年,孝惠皇太后去世,康熙病重,丧事交给胤祉和胤禛两人处理。

康熙六十年(1721年),举行六十年登基大典庆祝,胤禛被派到盛京祭拜祖陵。这么大的事,康熙本想亲自去,但由于身体不好,就委托胤禛去做。胤禛回来后,又祭奠太庙。冬至的时候,胤禛又代表康熙祭天。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康熙是把胤禛当成继承人来培养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距离康熙驾崩还有一个月,通仓和京仓亏空的事情泄露,康熙派遣胤祉和胤禛去调查。通过这次实际的调查,胤禛掌握了国家经济内部的第一手资料,他看到貌似繁荣的康熙王朝内部千疮百孔,外面金光闪闪,里面却腐朽不堪。什么GDP啊,仓库盈余啊,都只不过是数字游戏,并不是国家的真正财富。当时,胤禛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国家会继续亏空下去。胤禛上台后,立即着手清查亏欠,追查那些烂账。

通往帝王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只要走得踏实,哪怕一开始并不是皇帝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最终也会凭借实力得到各方的青睐和支持。

康熙之死,雍正继位

晚年,康熙颁布了一道谕旨,回顾自己的一生。

康熙说:“我年轻的时候,身体相当好,极少生病。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我已经快七十了,在位近六十年。从黄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这期间,至少有三百多个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我可能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后来,康熙的孙子乾隆本来可以在位时间超过康熙,考虑到康熙的谕旨,做到六十年时他禅位于嘉庆,这也是孝道的一种体现)……”

康熙继续说:“古代有很多帝王短命而死,后来的史学家和文人总是喜欢讽刺这些人,说这些人纵欲无度,所以早死。就连一些英明的皇帝,他们也要鸡蛋挑骨头,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这些人真是不了解情况,其实很多帝王之所以早死是因为国事繁重,他们多数人是累死的……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长命百岁,很多帝王都很忌讳死字,搞到最后,连个遗诏都没机会写。对此,我丝毫不忌讳,人总是要死的,江山注定要移交给下一代,这些我都知道……我在位这么长时间,享有天下最尊贵的地位,是天下最富贵的人,对君位弃若敝屣,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经过我多年的经营,天下能够太平无事……”

康熙晚年深受病痛折磨,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公开继承人是谁。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康熙反而更加渴望过一种有生机的生活,越是晚年,他越是喜欢打猎。虽然他无法拉弓,无法策马奔腾,但他会欣赏别人打猎,呼吸沙漠草原上的粗犷之气,感受生命的原始滋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天气特别寒冷,冬天已经早早降临了紫禁城。在皇宫之中,康熙情绪烦躁,来回走动,像个不安分的顽童。康熙感到一种难言的孤独和寂寞,是的,没人能化解的寂寞。他忽然决定出去,透透气,散散心。